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Python使用 k 均值对遥感图像进行语义分割

书坊尚 03-18 19:00 阅读 2

GET和POST的区别

在我们开发项目的时候常常会在Controller层使用到POST方法或者GET方法,犹豫到底将接口定义为GET方法还是POST方法?那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看一下官方定义:

GET 和 POST 是 HTTP 协议中最常用的两种请求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义
    • GET:用于从服务器获取资源,不应该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修改。GET 请求是幂等的,即多次执行相同的 GET 请求应该返回相同的结果,不会产生副作用。
    • POST:用于向服务器提交数据,通常用于创建新的资源或者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修改。POST 请求不是幂等的,即多次执行相同的 POST 请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能会对服务器端的数据产生副作用。
  2. 参数传递
    • GET:参数通过 URL 的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传递,参数会附加在 URL 的末尾,如 http://example.com/resource?key1=value1&key2=value2。由于参数附加在 URL 中,有长度限制,并且会被保存在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服务器的访问日志中。
    • POST:参数通过请求体(request body)传递,参数不会附加在 URL 中,而是作为请求体的一部分发送。POST 请求没有长度限制,可以传递大量的数据,且参数不会暴露在 URL 中,更加安全。
  3. 安全性
    • GET:由于参数暴露在 URL 中,可能会被恶意用户通过网络抓包工具等获取,因此不适合传递敏感信息,如密码等。GET 请求更适合用于获取公开信息。
    • POST:参数在请求体中发送,相对于 GET 请求更安全,适合传递敏感信息,如登录表单的用户名和密码等。
  4. 缓存
    • GET:请求结果可以被缓存,可以被浏览器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等,如果请求相同的 URL,可以直接使用缓存结果,提高性能。
    • POST:请求结果通常不会被缓存,每次请求都会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不会使用缓存结果。
  5. 幂等性
    • GET:由于 GET 请求是幂等的,多次执行相同的 GET 请求应该返回相同的结果,不会对服务器端的数据产生影响,因此适合用于查询操作。
    • POST:POST 请求不是幂等的,多次执行相同的 POST 请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能会对服务器端的数据产生影响,因此适合用于对数据进行修改或者创建新的资源。

总结一下要点:

GET接收参数示例:(三种不同传参方式)
/**
 * 使用RequestParam接收参数,主要用于接收带?和&的GET请求参数
 * @param name
 * @param age
 * @return
 */
@GetMapping("/testGet/normal")
public String testGetNormal(@RequestParam("name") String name, @RequestParam("age") Integer age) {
    return name + ag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不是只有POST请求才可以使用body传递参数,GET同样也可以,但是GET请求使用Body传递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

/**
 * 使用RequestBody接收Get方法的Body
 * @param person
 * @return
 */
@GetMapping("/testGet")
public String testGetBody(@RequestBody Person person) {
    return person.getName() + person.getAg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 使用PathVariable接收参数,主要用于接收restFul风格的参数
 * @param name
 * @param age
 * @return
 */
@GetMapping("/testGet/{name}/{age}")
public String testGet(@PathVariable("name") String name, @PathVariable("age") Integer age) {
    return name + ag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OST方法示例(三种不同传参方式)
@PostMapping("/testPost")
public String testPost(@RequestParam("name") String name, @RequestParam("age") Integer age) {
    return name + ag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ostMapping("/testNormal/{name}/{age}")
public String testPostNormal(@PathVariable("name") String name, @PathVariable("age") Integer age) {
    return name + ag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ostMapping("/testPost/body")
public String testPostBody(@RequestBody UserRegisterRequest userRegisterRequest) {
    return userRegisterRequest.getUserAccount() + userRegisterRequest.getUserPassword();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使用下来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GET可以传递的参数大小有限制,而POST没有;所以有一些项目的所有接口都采用的了POST作为接口的调用形式,就是为了减少前后端的交流成本;

例如:

前端:你这b接口是POST还是GET啊?

后端:你不会看接口文档吗?😞

前端回怼:我就是看了接口文档,调用接口报错404才找你的😠

后端:好吧,我写错了😳

这里推荐一个接口插件knife4j,可以在编写完接口后自动生成接口文档

只要在后端的pom.xml文件中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xiaoymin</groupId>
  <artifactId>knife4j-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0.3</version>
</dependency>

声明一个配置类

@Configuration
@EnableSwagger2
@EnableKnife4j
public class SwaggerConfig {
    @Bean
    public Docket createRestApi() {
        return new Docket(DocumentationType.SWAGGER_2)
                .useDefaultResponseMessages(false)
                .apiInfo(apiInfo())
                .select().apis(RequestHandlerSelectors.basePackage("xxx.xxx.xxx.controller"))
                .paths(PathSelectors.any())
                .build();

    }


    private ApiInfo apiInfo() {
        return new ApiInfoBuilder()
                .description("项目接口")
                .version("v1.1.0")
                .title("API测试文档")
                .build();
    }

}

xxx.xxx.xxx.controller替换为自己的项目路径下的controller目录路径

然后访问:http://后端ip:后端端口号/doc.html,如果项目有加context-path,比如content-path=/api,访问地址要改为http://后端ip:后端端口号/api/doc.html

server:
  port: 8080
  servlet:
    context-path: /api

比如上面这个配置,就要访问http://localhost:8080/api/doc.html

然后就可以访问啦,里面有所有接口的详细信息,以及支持在线调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于你有帮助,可否点个小赞😺;篇幅较长建议收藏🫠;关注一手等待后续更新更多干货🚀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