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中使用特殊字体

1 前言

  • 在『网络编程专栏』中,有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使用 select() 处理多个 socket 连接:
    • 《使用select实现的UDP/TCP组合服务器》
    • 《TCP服务器如何使用select处理多客户连接》
  • Linux 上的另一个系统调用 poll(),可以和 select() 完成相同的工作,而且通常认为 poll() 的效率要高于 select()
  • 似乎 select() 要比 poll() 更普及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在 Linux 内核 2.0 版以前是不支持 poll() 的,只有 select(),直到 2.1.13 版后才开始既支持 select() 也支持 poll()
  • 另一个导致 select() 更加普及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的应用程序需要同时处理的 I/O 数量并不是很多,使得对性能的要求不高,其实在大量的 I/O 处理上,poll()select() 在性能上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 本文假定读者已经对 socket 编程和 select() 函数有基本的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自行参考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本文不再讨论;
  • select()poll() 并不适用于普通文件(指文件系统上的文件),一个普通文件将永远处于可读或者可写的状态,不管是使用 select() 还是 poll(),都会一直返回;
  • 通常情况下,select()poll() 用于 socket、管道等,尽管我们在 D-Bus 的文章中也使用了 select(),但实际上 D-Bus 使用的是 socket 或者管道,D-Bus 只是将其抽象化了;
  • select()poll() 实际上完成的功能非常近似,使用上的差异也不大;
  •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使用 poll() 替代以前使用 select() 的程序,会介绍 poll() 的使用方法,以及 poll()select() 在编程上的区别,并最终实现一个使用 poll() 的 TCP 服务器;
  • 尽管普遍认为 epoll() 在处理多连接方面表现更加优异,但 epoll() 的编程方式与 select()poll() 有较大区别,所以本文不会讨论 epoll() 相关的编程方法;

2 poll() 的基本使用方法

  • poll() 函数的输入参数中有一个结构数组,结构中包含有一个描述符字段,poll() 函数等待在这些描述符上,当结构数组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描述符上有事件发生时,该函数将返回;

  • poll() 函数的定义如下:

    #include <poll.h>
    
    int poll(struct pollfd *fds, nfds_t nfds, int timeout);
    
  • struct pollfd 的定义

    struct pollfd
    {
        int fd;                 /* File descriptor to poll.  */
        short int events;       /* Types of events poller cares about.  */
        short int revents;      /* Types of events that actually occurred.  */
    };
    
    
  • 在调用 poll() 之前,要先初始化 fds

    • fds 中的 fd 是要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可以是文件、socket、管道、设备等,比较常用的是在一个 TCP 服务器上监视侦听的 socket 以及与多个客户端之间的连接 socket
    • fds 中的 events 是要在这个描述符上监视哪些事件,可监视的事件主要有:
      • POLLIN - 当 socket 上有数据可读时,触发该事件;
      • POLLOUT - 当向 socket 上写入数据不会产生阻塞时,触发该事件;
      • POLLPRI - 当 socket 上有紧急的数据需要读取时,触发该事件;
      • POLLERR - 当 socket 上产生一个异步错误时,触发该事件;
      • POLLHUP - 当 socket 连接已经断开时,触发该事件,该事件仅在输出时有效;
      • POLLNVAL - 无效的请求,通常表示描述符没有打开,触发该事件;
      • 可以使用 “或” 操作在一个描述符上同时监视多个事件,最常用的监视事件为 PULLINPOLLOUT,同时监视这两个事件时可以表达为 POLLIN | POLLOUT
    • revents 是实际发生的事件,当 poll() 返回时会填充该字段,程序通过这个字段可以判断在这个描述符上发生了什么事件;
  • poll()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nfds 是 fds 数组中有效的条目的数量,比如结构数组的 fds 可以容纳的条目最大为 100 个,但只有前 10 个是我们准备监视的描述符,则 nfds 应该为 10;

  • poll()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 timeout 是超时时间,调用 poll() 会进入阻塞,等待被监视的描述符产生事件,如果设置了 timeout 参数,则阻塞 timeout 时间后,即便没有产生事件,poll() 函数也会返回;

  • timeout 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 timeout 设为 -1 表示永久等待,直至有事件产生;
    • timeout 设为 0,poll() 将立即返回,不管是否有事件产生;
  • poll() 的返回值有三种情况:

    • 当有事件产生时,poll() 返回一个大于 0 的正整数,表示有多少个文件描述符上有事件产生,程序需要遍历 fds 数组,查看结构中的 revent 字段来判断那个文件描述符上产生了哪些事件;
    • 当没有事件产生,poll() 仅仅是因为超时返回时,poll() 返回 0;
    • 当出现错误时,poll() 返回 -1,此时,errno 中存放有错误代码,详情可以查看在线手册 man 2 poll
  • poll() 检测到 socket 有数据可读时,如果读出的数据长度为 0 时,认为该 socket 连接已经断开;

  • poll() 的返回值有四种可能:

    • 0:表示调用超时;
    • -1:表示调用失败,errno 中为错误代码;
    • 1:表示在被监听的描述符中,只有一个描述符上有事件产生,等待处理;
    • 1+:表示在被监听的描述符中,有多个描述符上有等待处理的事件,返回值为等待处理的描述符的数量;

3 poll() 和 select() 在编程上的区别

  • 通常情况下,poll() 的代码会比 select() 简单一些;
  • 先看一下 select() 编程的代码:
    fd_set fds;
    FD_ZERO(fd_set);
    FD_SET(500, &fds);
    struct timeval tv;
    tv.tv_sec = 5;
    tv.tv_usec = 0;
    if (select(501, &fds, NULL, NULL, &tv)) {
        if (FD_ISSET(500, &fds)) {
            ... 
        }
    }
    
  • 再看一下完成同样工作的 poll() 编程的代码:
    struct pollfd pfd[10];
    pfd[0].fd = 500;
    pfd[0].events = POLLIN;
    if (poll(&pfd, 1, 5000)) {
        if (pfd.revents & POLLIN) {
            ... 
        }
    }
    
  • 看上去显然使用 poll() 编程要简单一些;
  • select() 在标识文件描述符时使用的位掩码,bit 0 表示描述符为 0,bit 1 表示描述符为 1,以此类推,当表示某个描述符的 bit 为 1 时,表示这个描述符需要被监视,如果我们仅需要监视数值为 500 的文件描述符,此时,bit 0~499 为 0,bit 500 为 1;
  • 所以,在使用 select() 时,即便我们只需要监视描述符为 500 的 socket,实际上,仍要检查描述符 0~499 的位掩码,当所要监视的描述符值比较大时,运行效率肯定会受到影响;
  • 在使用 select() 时,使用三个描述符集来监视读、写和意外事件,当一个描述符既需要监视读又需要监视写时,是需要在两个描述符集中设置相应的描述符的;
  • 另外,使用 select() 监视描述符时,对描述符的最大值是有限制的,在 Linux 下允许的描述符的最大值为 1024,这一点显然也是 select() 的麻烦之处,当要监视的描述符的值大于 1024 时,将无法使用 select()
  • 使用 poll() 则不需要设置描述符集,而是需要为每一个需要监视的描述符建立一个结构:struct pollfd,这个结构中的 fd 字段指定要监视的描述符,events 字段可以设置多个要监视的事件,如果对一个描述符既要监视其"读"事件,也要监视其"写"事件,只需在这个 events 字段上设置两个事件即可,像下面这段代码
    ......
    struct pollfd *fds;
    ...
    fds[i].fd = fd;
    fds[i].events = POLLIN | POLLOUT;
    ......
    
  • 由此可见,使用 poll() 监视描述符不会有最大值不能超过 1024 的限制,在监视效率上也会比 select() 要高一些;
  • select() 编程中,通常每次调用 select() 之前需要重新设置描述符集,像下面代码,这段代码中 client_socket 数组中存放着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 socket,listen_socket 为服务器上正在侦听的 socket:
    while (1) {
        FD_ZERO(&readfds);
        FD_SET(listening_socket, &readfds);
        max_fd = listening_socket;
    
        for (i = 0 ; i < MAX_CLIENTS; i++) {
            if (client_socket[i] > 0) {
                FD_SET(client_socket[i], &readfds);
            }
            if (client_socket[i] > max_fd) max_fd = client_socket[i];
        }
        rc = select(max_fd + 1, &readfds, NULL, NULL, NULL);
        ......
    }
    
  • 但其实 poll() 编程中也有类似的困扰,poll() 使用一个结构数组 struct pollfd * 来标识需要监视的描述符及其事件,但当一个客户连接中止时,尽管可以将结构数组中的 fd 字段置为 0,但 poll() 并不会自动地跳过 fd 字段为 0 的数组项,所以我们在启动 poll() 之前仍然有必要重新整理整个结构数组,以保证其中没有已经不再使用的描述符,像下面代码段,fds_size 为结构数组 fds 中的有效元素数,从中删除所有的 fd 字段为 0 的元素:
    ......
    struct pollfd *fds;
    ...
    while ((fds_size > 0) && (fds[fds_size - 1].fd == 0)) fds_size--;
    if (fds_size > 1) {
        int i = fds_size - 1;
        while (i > 0) {
            if (fds[i - 1].fd == 0) {
                fds[i - 1].fd = fds[fds_size - 1].fd;
                fds[i - 1].events = fds[fds_size - 1].events;
                fds[i - 1].revents = 0;
                fds[fds_size - 1].fd = 0;
                while ((fds_size > 0) && (fds[fds_size - 1].fd == 0)) fds_size--;
                if (fds_size < 2) break;
            }
            i--;
        }
    }
    ......
    
  • poll() 编程中,当有事件产生时,需要遍历整个结构数组,检查每个数组结构中的 revents 字段,找到需要处理的描述符及其事件,这一点和 select() 编程类似,select() 返回后,需要检查所有被监控的描述符,以找到哪个描述符需要处理;

4 poll() 编程的基本步骤

  1. 使用 socket() 建立需要侦听的 socket;
  2. 使用 setsockopt() 设置 socket 为可重复使用;
  3. 使用 ioctl() 设置 socket 为非阻塞;
  4. 使用 bind() 绑定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5. 使用 listen() 开始侦听端口;
  • 以上步骤和使用 select() 编程时一致的;
  1. 初始化结构数组 struct pollfd *,将服务器侦听 socket 加入到数组中;

  2. 启动 poll()

    • 返回 0 表示调用超时,可以重新启动 poll()
    • 返回 <0 表示 poll() 出错,errno 中为错误代码;
    • 返回 >0 表示有需要处理的 socket,进行处理;
  3. 整理结构数组 struct pollfd *,然后再次启动 poll()

5 实例:一个使用 poll() 的 TCP 服务器

  • 源程序:poll-server.c(点击文件名下载源程序,建议使用UTF-8字符集)演示了使用 poll() 完成的一个 TCP 服务器;

  • 编译:gcc -Wall -g poll-server.c -o poll-server

  • 运行:./poll-server

  • 该程序是一个多进程程序,程序会建立一个服务端进程和若干个(默认为 3 个,由宏 MAX_CONNECTIONS 控制)客户端进程;

  • 服务端进程侦听在端口 8888 上,等待客户端进程的连接;

  • 启动 poll() 监视 socket;

  • 服务端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新连接的 socket 加入到结构数组中,并向客户端发送一条欢迎信息;

  • 客户端在连接建立以后向服务端发送一条信息,服务端在收到客户端信息后会将该信息原封不动地发送回客户端;

  • 客户端判断收到的信息与自己发出的信息一样后,主动关闭连接,然后退出进程;

  • 服务端发现连接中断后,将从结构数组中删除该失效 socket,然后继续启动 poll() 监视 socket;

  • 服务进程中拦截了 SIGINT 信号,这个信号可以使用 ctrl + c 产生,服务进程在收到这个信号后将退出进程;

  • 主进程监视客户端进程的退出,当所有客户端进程都已退出后,向服务端进程发送 SIGINT 信号,使服务端进程退出,整个程序运行结束。

  • 运行截图:

    Screenshot of poll-server

6 结论

  • poll()select() 编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除了 select() 使用描述符集而 poll() 使用结构数组外,其它方面非常相似,对熟悉 select() 编程的程序员而言,使用 poll() 替换 select() 编写服务端程序并不困难;
  • 在调用 select() 之前,需要初始化描述符集,在调用 poll() 之前,需要初始化结构数组;
  • select() 返回后,需要使用 FD_ISSET() 遍历描述符集以判断哪个描述符有事件产生,在 poll() 返回后,需要遍历结构数组中的 revents 字段,以判断哪个描述符有事件产生;
  • 在接受连接请求、接收、发送数据,判断错误以及连接是否中断方面,使用 select()poll() 是一样的;
  • 在处理完 select() 的返回后,需要重新初始化描述符集才可以再次调用 select(),在处理完 poll() 的返回后,需要重新整理结构数组后才可以再次调用 poll()

欢迎订阅 『网络编程专栏』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