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描述C语言中的错误处理机制、解释线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

文章目录

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1 . 成员变量

灵魂五问

第一问: 默认初始化容量为啥是16?

第二问: 最大容量为什么必须是2的幂?

第三问: 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为什么是8?

第四问: 红黑树转链表的阈值为什么是6?

第五问: 默认加载因子为什么是0.75?

2. 成员方法

equals && hash

构造方法

get

put

resize

总结


前言


1 . 成员变量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默认初始化容量16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最大容量。必须是2的幂<= 1<<30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在构造函数中未指定时使用的负载因子。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红黑树转链表的阈值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可以对哈希桶进行树化的最小表容量
int threshold;                                      扩容阈值  threshold = capacity*loadfactor

transient Node<K,V>[] table;                        哈希表
final float loadFactor;                             哈希表的负载因子

这里直接就上强度了, 来个灵魂五问,哈哈

灵魂五问

第一问: 默认初始化容量为啥是16?

谈到这个那就得引出HashMap的索引计算公式了 index = (length-1) & hash (插入元素key对应的hash值)

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 Key 的 HashCode 值为 12345。我们需要计算它在数组中的 index。

首先,计算 length-1 的结果:10-1=9。

然后,将 12345 与 9 进行按位与运算:12345 & 9。

将 12345 转换为二进制,为 11000000111001。将 9 转换为二进制,为 0000000000001001。

按位与运算的结果为:0000000000000001。

最后,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结果为 1。

所以,该 Key 在数组中的 index 为 1

将length改为16我们来再算一遍

假设数组的 length 为 16。

首先,计算 length-1 的结果:16-1=15。

然后,将 12345 与 15 进行按位与运算:12345 & 15。

将 12345 转换为二进制,为 11000000111001。将 15 转换为二进制,为 0000000000001111。

按位与运算的结果为:0000000000000001。

最后,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结果为 1。

所以,该 Key 在数组中的 index 为 1

说明了什么呢?  Hash 算法最终得到的 index 结果,完全取决于 Key 的 HashCode 值的最后几位。既然和数组容量无关,那当然是大一点好了, 可以减少哈希碰撞的几率! 


第二问: 最大容量为什么必须是2的幂?

因为 n 永远是2的次幂,所以 n-1 通过 二进制表示,永远都是尾端以连续1的形式表式,当(n - 1) 和 hash 做与运算时,会保留hash中 后 x 位的 1,这样碰撞的几率小

另外,使用2的幂作为数组长度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位运算来对索引进行优化,提高访问速度。例如,当数组长度为16时,可以通过hashCode的高4位来计算索引,即 hashCode >>> 28。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的哈希值分布到数组的不同位置,减少了哈希冲突的概率。


第三问: 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为什么是8?

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为8是为了在保持树的平衡和性能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平衡。

当链表长度小于等于8时,红黑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链表操作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反而可能会增加额外的开销。此时,继续使用链表结构即可。

而当链表长度超过8时,红黑树的平衡性能就会比链表好很多。红黑树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 n),而链表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可以提高搜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的效率。

因此,8被选择作为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是为了平衡树的性能和开销之间的权衡。当链表长度超过8时,转换为红黑树可以提高性能;而当链表长度小于等于8时,继续使用链表可以减少额外的开销。


第四问: 红黑树转链表的阈值为什么是6?

经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当红黑树中节点数小于等于6时,进行红黑树转链表操作的开销较小,同时也避免了红黑树和链表发生频繁转换而造成的开销。


第五问: 默认加载因子为什么是0.75?

当加载因子为0.75时,哈希表的填充比例达到75%时就会触发扩容操作,即将哈希表的容量扩大一倍。这样可以减少碰撞的可能性,同时保持较小的空间开销和较高的查询效率。

如果加载因子过低,例如0.5,虽然可以减少碰撞的概率,但会造成较大的空间浪费;如果加载因子过高,例如1.0,虽然可以节省空间,但会导致碰撞概率大大增加,从而影响查询性能。

因此,经过实践和测试,0.75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默认加载因子。

总结: 太小导致空间浪费,太大导致碰撞的概率增加,权衡之下,0.75最合适


2. 成员方法

equals && hash

equals方法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节点的哈希值,用于快速定位节点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final K key;     节点的键值。
    V value;         节点的值。
    Node<K,V> 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重写的equals方法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 this)
            return true;
        if (o instanceof Map.Entry) {
            Map.Entry<?,?> e = (Map.Entry<?,?>)o;
            if (Objects.equals(key, e.getKey()) &&
                    Objects.equals(value, e.getValu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重写的hashcode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重写equals方法是为了比较插入元素的key是否相等,但是为什么hashcode方法也被重写了?

(h = key.hashCode()) ^ (h >>> 16)

构造方法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初始化容量为零 抛异常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如果大于最大容量大小 令其为最大容量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如果负载因子小于零或者非数字 抛异常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get

在jdk1.8时候HashMap的底层结构由数组+链表 -> 数组加链表加红黑树

jdk1.8之后源码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1. 通过 (n-1)&hash 计算出索引位置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2. 先通过hash值比较该索引位置的元素是否是要找的元素,如果哈希值相同则通过equals方法看看key是否相同(相同直接返回结果,找到了),如果不相同那么就需要查找挂在这个节点下面的链表或者红黑树
                return first;
            if ((e = first.next) != null) {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3 . 判断是否为红黑树 如果是的话就按照红黑树的逻辑来搜索节点(不展开)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do {
                    if (e.hash == hash &&  4 . 反之则是链表 按照链表的方式递归遍历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

put

在jdk1.7及之前链表采用头插的方式来插入节点,在jdk1.8及之后采用尾插的方式来插入节点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1 . 如果哈希表为空 触发扩容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2 . 如果数组位置为空,直接插入即可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3. 如果要插入元素的hash值和当前数组位置的hash值相同,并且通过equals方法比较key也相同,默认新的value直接覆盖老的value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4 . 向下遍历, 如果是红黑树, 调用红黑树添加节点的方法(不展开)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5. 反之则为链表,按照尾插的方式来添加节点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6 . 添加完元素之后 令有效元素个数加一 如果有效元素个数大于 threshold 进行扩容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为什么jdk1.7 -> jdk1.8 链表插入元素的方式由头插改为了尾插?

 

resize

HashMap的扩容机制是为了保持哈希表的负载因子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查询、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性能。当HashMap中的元素数量超过了阈值(负载因子 * 当前容量)时,就会触发扩容操作。具体的扩容机制如下:

  1. 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数组,其大小是原数组的两倍。
  2. 将原哈希表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重新计算哈希值,并放入新的哈希表数组中的对应位置。
  3. 扩容完成后,原哈希表数组会被丢弃,所有的引用会指向新的哈希表数组。
  4. 扩容过程中,所有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都可以正常进行,因为HashMap在扩容时会保证线程安全。

在扩容过程中,由于需要重新计算哈希值并重新插入元素,可能会导致性能损耗。因此,为了避免频繁扩容,可以通过调整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来优化HashMap的性能。

差不多了,后续如果还有注意点的话,再来补充。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博客的主要内容了,大家多多理解,下一篇博客见!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