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刚刚转行做3D建模的朋友向我吐槽:现在建模圈真的好卷!领导什么都要你做,工作又繁琐又累,工资也很低,感觉快坚持不下去了。
入门太晚,初学者只能做着简单繁杂的建模工作真的是建模小白的唯一出路吗?
某招聘网站上,对三维建模师的要求要已经涉及到三维重建知识了,甚至可以接受不是纯手动建模。
什么是三维重建?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摄像机拍摄真实世界的场景、物体的数据图像,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此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与实物1:1仿真的三维模型。这种依靠算法就可以制造出模型的方式,精度高又快捷,意味着建模师们的事业即将走下坡路吗?
并不,这反而是一个机遇。
目前来看,实景三维模重建技术的前景非常好的,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必将成为未来重点的科技发展方向。现在越多越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跟风,字节跳动刚斥90亿元巨资收购了国内VR硬件品牌Pico,华为也衍生数字化地图应用——华为河图,阿里也在致力于电商产品的模型开发,大厂们纷纷将目光放在了元宇宙、VR、AR等数字化创新方向,市场对三维模型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这时候怎么如何在洪流中抓住机会,那就是提升自己,入局三维建模领域。
该不该学?有人说我现在手动建模也很快,不需要学这个。其实三维重建在国内的发展并没有多久,有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但是国内市场对懂三维重建的人才需求远远多于感知,难道一定要等到全国普及,才愿意打破固有思维,接纳新事物吗?懂得第一波尝鲜的人,早就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方向——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三维重建,人体的三维重建,大场景的三维重建,文物的三维重建,以及室内场景的三维重建等待。
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做第一批尝到红利的人呢?
就拿游戏建模的行情举个例子,建模设计师分下面这几种:
50%的都是农民工苦力活,需要对效果图不停进行修改,工作没什么要求,工资很低,仅仅是达到实习建模师的水平。
30%的是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模型师,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运用和造型能力,工资平平,很难有提升空间。
剩下的20%就是那种既有自己的审美能做设计,又能将模型落地,简直就是建模师种的天花板。不仅可以参与公司大型项目开发,还能自己接接外包,工资可谓另人眼红。
很多人都像小编这位朋友一样,已经入门却不知道如何进阶,感到想放弃,这时候改变思维,转换赛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弯道超车。
云端地球就是这样一个在线三维重建云平台,只需要环绕物体拍摄一些照片,就可以直接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精度高、速度快。对于一些初入建模的小伙伴来说,工作效率快了十倍。
在云端地球生成的模型都是高精度模型,而且支持网页在线查看模型,支持各种模型格式下载,方便建模师们做二次创作。
而且现在云端地球推出移动端APP,旨在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松拍照建模型,操作简单好上手。对于做模型总是灵感枯竭的建模师来说,这种简便的三维记录方式,还能更好的激发灵感。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行业的大佬,并不是拥有模仿别人的作品到炉火纯青的技术就就行,一个优秀的3D模型师,他一定对建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设计思路,而这种理解力源于灵感这个玄妙的东西。
当你惊叹一个非常优秀的模型作品时,你肯定想不到它的背后有着多少的内容的累积。
艺术创意其实就是来源生活,你看到虚幻电影里那些新奇的人物和建筑也只不过用混搭的方式让那些日常的被淡忘的实物变得夸张、新奇、富有科技美感。
很多游戏里的逼真场景就是直接将现实景点搬入虚拟世界。
现在的人都喜欢让自己眼前一亮的新鲜玩意,就像元宇宙热潮一直到现在热度也持续高涨,贴近大众生活,又与大众生活逻辑不同的创意,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想要不被内卷,首先自己打破困境,寻找出路。云端地球在小物件建模板块依旧在免费!对想要入门三维重建的小伙伴是非常友好的,有更多的时间在家无聊,不如憧憬以下自己有一天能在建模圈里推动三维重建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