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转载!
最近整理的接口测试规范,待改进中。
目标
为了确保软件的功能符合业务或用户的需求,把尽可能多的问题在发布或交付之前发现并改正,确保数据服务开发的质量。
测试任务要求
开发提交测试任务:
- 需要在每个需求的正式系统测试前,预测试(冒烟测试)通过;
 - 涉及鉴权、计费或白名单的接口,需要配置好;
 
测试内容
测试基本流程
步骤描述:根据具体情况完成各项操作
| 测试准备 |
- 需求分析、需求评审,分析业务的需求可行性。
 - 完成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 测试计划、用例评审
 
| 测试过程 |
- 测试数据准备
 - 执行脚本,测试环境打包
 - 执行测试用例
 - 提交缺陷并跟踪缺陷至验证通过
 - 完成回归测试
 - 编写测试报告
 
| 上线准备 |
- 验证鉴权和计费
 - 验证生产环境账户是否有对应的表权限
 - 接口是否有熔断配置;
 - 执行sql记录查询时间,超过预期指标(目前预期指标为3s内)需要联系开发优化,并跟进直至优化达到预期目标。
 - 检查接口管理系统,接口信息是否已维护
 
| 生产测试 |
- 测试基础功能
 - 维护接口管理系统信息,例如:接口状态改为:生产
 - 关注性能,例如接口响应时间;
 
| 生产跟踪 |
- 持续关注接口性能情况;
 - 持续关注线上监控报警邮件;
 
API测试内容
URL规范
1、 针对公司整体业务和需求,拟定三大类url格式,在服务对接客户时 进行筛选填充
- 规范管理url地址
 - url地址含义可读
 - 产品编码确认
2、产品命名 :符合公司具体的标准要求
3、特殊命名,特殊业务的url命名 
发送信息
- 获取资源,使用 GET 方式;
 - 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资源,使用 POST 方式
 
| 请求头 |
- 采用 RESTful 风格
 - 请求头内容包括: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授权码) 
| body内容|
基础要求
参数校验:
正常的入参:
- 根据接口设计文档的入参标准,输入正常的参数,参数名需要符合标准命名;
 - 请求体使用 JSON格式,命名格式小驼峰;
 - 是否分页,例如:除仅查询记录一条的情况外,均需做分页处理(有特例再讨论),分页数量1000;
 - 时间格式(一般为yyyy-mm-dd hh24:mi:ss);
 
参数异常:
- 参数为空
 - 多参或少参
 - 错误的参数
 
数据异常:
- 数据类型错误
 - 非空参数为空
 - 长度不符合设计
 - 不在字典范围内的数据
 - 不合法的成员
 - 特殊字符和敏感字符
 - 存在关联关系的参数数据异常等
 
{
 "lastupdateddtStart": "2020-09-03 09:56:33",
 "lastupdateddtEnd": "2020-09-20 09:56:33",
 "start": 1,
 "end": 1000
}
响应信息
| 响应头 |
- 命名方式为小驼峰
 - 返回基础格式固定
 - 响应码(具体查看后面的响应码图)
 
| 响应内容 |
正常的输出参数:
- 命名方式小驼峰;
 - 参数名是否符合数据接口清单标准命名;是否和数据库查询结果一致;
 - pageCount是否无误(确认是否需要计算总数);
 - 时间格式(一般为yyyy-mm-dd hh24:mi:ss);
 
{
    "statusCode": 200,
    "msg": "",
    "pageCount": null,
    "reqData": {
        "dataList": []
    }
  }
输出处理检查:
- 返回的数据需要有两条以上记录(只能查询到一条结果的情况除外);
 - 服务期限:检查数据时限范围是否满足数据接口清单文档要求,例如三个月、两个月等;
 - 分页数据是否重复;
 - 接口定义返回的错误码是否合理
 - 提示是否友好,是否出现敏感信息等
 - 响应耗时,是否有添加熔断配置。超时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进程阻塞。
 
| 响应格式 |
- 一般默认选择json格式查看
 - 选择HTML或TEXT、XML格式,检测显示是否无误
 
响应码,例如:
200 :成功
202 :数据错误
400 :语义有误
403 :无权限
404 :资源不存在
415 :调用内部接口错误
429 :访问次数过多
500 :未知错误
设计用例分析
| 性能测试 |
- 并发测试:仅成功一条数据,不会出现多条重复数据。
 - 负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的情况下功能是否正常,接口响应速度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 接口处理逻辑 |
数据库操作:
- 对数据库操作是否频繁,写库完成后进程是否释放,
 - 业务数据入库是否正常,插入数据需要考虑失败时的处理是否合理,是否会出现重复数据入库,是否出现乱码;日志数据入库是否正常。
 - 数据更新是否正常,尤其是时间类字段,时间是否为24小时制的格式。异步操作更新数据库同个表信息时,是否会导致锁表,特别是两个操作时间相近的情况下。
 - 数据删除、备份是否正常。物理删除/逻辑删除
 - 接口查询数据,输出内容是否和数据库查询结果一致
 
需调外部接口:
- 异常情况需考虑:存储处理、日志监控;
 
需推送信息接口
- 需要考虑推送失败的处理;
 - 是否可以多次推送或者去重规则;
 
复杂的处理逻辑:
- 时序分析:复杂的系统中,是由一系列的接口按照指定顺序进行,这些接口形成一个业务流程,只有按照顺序依次执行,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考虑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其他的分支动作,程序应该怎么处理。
 - 状态转换的分析:状态之间的切换是否正常;需要考虑如果没有按照正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状态显示是否可控,是否会出现异常状态,具体怎么处理。
 
| 考虑历史版本的兼容性 |
与历史版本的兼容性分析:
- 是否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触发历史版本的接口,导致调用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已废弃的类名或接口,代码并未注释。
 - 涉及同一个系统,新接口是否受历史接口的影响,尤其是新旧接口都对同一个功能进行处理,是否存在业务不兼容的问题
 
| 特殊业务 |
具体参照自己公司的业务内容
| 接口设计 |
接口设计是否合理:
- 接口定义字段是否满足所有调用者的需求。例如:涉及前端联调,需先确认好接口定义字段是否满足前端页面要求。
 - 接口调用是否方便,是否可扩展。例如:可以增加表来存储转换数据信息,减少使用代码。
 - 接口的参数使用是否方便,是否存在歧义。例如参数,当用来“仅查询”使用‘0’,“删除”使用‘1’。
 
缺陷管理
缺陷应该具备以下属性:
属性名称:  描述
缺陷状态:  缺陷等级:缺陷引起的故障严重程度
缺陷标识:  产品号,缺陷的标识信息
系统名称:  缺陷所属的模块,例如接口服务
重现步骤:  详细的缺陷重现操作步骤
缺陷内容:  提供出现缺陷的信息,例如:请求信息、报错信息等,方便开发排查问题
附件    :  与缺陷相关的附件,例如截图、文档等
优先级  :  缺陷需要修复的紧急程度
环境    :  明确缺陷产生的环境是测试环境还是生产环境
修复人  :  确定需修复该缺陷的开发人员
备注    :  对缺陷的其他描述
测试方法
使用黑盒测试方法,例如边界值测试、等价类划分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
测试工具:使用postman、jmeter等工具。
完成准则
- 对所有案例的通过率达到99%。
 - 确保覆盖所有路径。
 - 确保所有接口工作正常。
 - 执行测试的结果要跟踪、评审。
 
附录
测试任务依据
测试人员必须真正弄懂需求和详细设计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需要获得的相关资料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