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们做这么硬核的SDK,挣钱吗?”
这是我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尤其在2020年之后,各路朋友都建议我们:
- 去做“音视频面试题库”,拉流式知识付费;
- 去拍课程,做付费订阅、搞训练营;
- 做平台,搭上“低代码”“一站式直播解决方案”的风口;
- 不如换个赛道搞教培,靠流量,快速变现;
我们理解这些建议的出发点。毕竟,做SDK,周期长、回报慢、受众窄,还要面对各种系统适配、平台兼容、设备定制的挑战。
但我们选择留下,不是因为不懂变现路径,而是因为我们清楚一件事:
“教别人做直播Demo”很重要,但“让直播系统真正跑得起来”更重要。
二、音视频底层开发,不是流量生意,而是技术耐力活
android平台rtmp播放器延迟测试
做SDK的这些年,我们学会了接受“不被看见”:
- 当你打开某平台App,看见秒开的高清画面,可能是我们写的播放器在底层抗住了网络波动;
- 当某个执法终端稳定上传音视频数据,可能是我们的推流内核在默默发力;
- 当无人机、四足机器人、远程平衡操控成为热潮,好多开发者不知道,他们在用我们的低延迟RTSP|RTMP播放器做无线操控;
你看不到我们,但我们知道自己写的每一行代码,都在某个系统中承担着看得见的责任。
三、为什么我们不去做“教学型变现”?
不是不敢,也不是不行,而是因为我们深知:
- 写个低延迟的RTSP|RTMP播放器比讲RTSP|RTMP协议难一百倍;
- 撸一个可落地的RTMP推流SDK比画协议图、讲理论复杂十倍;
- 支持Android/iOS/Windows/Linux跨平台兼容,要考虑的不是“怎么用”,而是“出了Bug谁来背锅”;
我们没有流量、没有话术,也不需要PPT演示来“预演能力”,我们只需要一套能跑在客户现场的SDK,一条能跑通全链路的方案。
四、我们选择“做底座”,而不做“风口”
我们坚持做这些模块:
- ✅ RTMP推流SDK:四平台支持,软硬编自适应、状态回调、断线重连;
- ✅ RTSP/RTMP播放器SDK:低延迟、秒开、支持YUV/RGB/PCM回调;
- ✅ GB28181设备接入SDK:完整支持Android终端对接国标平台,注册/心跳/目录/媒体/语音广播/云台控制;
- ✅ RTSP服务SDK:轻量可嵌入,支持推屏/转发/本地播放;
- ✅ 录像模块SDK:边播边录、断点续录、支持H.265;
- ✅ 流媒体转发模块:RTMP↔RTSP、RTSP|RTMP→GB28181、协议互转、融合管理;
每一个模块,我们都不是为了“展示功能”,而是为了“打通系统”。
这不是苦行僧,这是系统工程师应有的敬业。
五、如果你也在技术这条路上感到焦虑
我想对你说:
- 技术的尽头不是“写轮眼面试官”,而是真正被系统选择、被业务需要;
- 你能跑一个播放Demo,但你未必能写一个10路并发不断线的稳定模块;
- 你会讲协议原理,但你未必能解决断流重连、线程卡死、弱网漂移这些工程问题;
大牛直播SDK就是一群不愿浮在“会用API”层面的人,我们愿意掉到“协议栈底”“缓冲区边界”“多线程竞态”这些别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因为我们知道:
写代码是为了让东西能跑,而不是让PPT好看。
六、结语:愿你做技术,不只为生计,也为尊严
技术有两种路径:
一条是快跑、变现、走捷径——我们理解;
另一条是缓行、稳走、打地基——我们选择。
我们不站在风口,我们站在代码堆、协议边、Bug日志里;
我们不收割用户的信任,我们在系统出问题时站出来兜底;
我们不做苦行僧,我们只是把复杂的事情,尽可能写得简单、写得稳定、写得可以交给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