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做前端系统呢,先看下面这张表,可以很显然的看出,前端的性能对于产品的价值提升还是蛮有帮助的,但是这些信息如果我们能实时的采集到,并且实施以监控,让整个产品在产品线上一直保持高效的运作,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性能 | 收益 |
Google 延迟 400ms | 搜索量下降 0.59% |
Bing 延迟 2s | 收入下降 4.3% |
Yahoo 延迟 400ms | 流量下降 5-9% |
Mozilla 页面打开减少 2.2s | 下载量提升 15.4% |
Netflix 开启 Gzip | 性能提升 13.25% 带宽减少50% |
其次,也有利于我们发布的产品,能够及时发现我们的错误。如果一个产品在新的迭代中,发生不可描述的错误。
开始
以上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些事情。
要做监控系统,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对象。我们监控的对象!对象!对象!对象。
我在我的系统写了一个这样的页面,
<body>
<div>2</div>
<div>2</div>
<div>2</div>
<div>2</div>
<div>2</div>
<div>2</div>
</body>
没错这就是我们要监控的页面。这个.....真不是我懒。
然后接下来我一共设计了3块数据
- 页面加载时间
- 统计用户使用设备
- 错误量的统计
页面加载时间
window.logInfo = {}; //统计页面加载时间 |
统计用户使用设备
window.logInfo.mobile = mobileType(); |
错误量的统计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
以上就是收集数据的全部,通过发送/action请求或者是/error请求,这些都是可以自定义的,我讲的只是整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然后通过我的的一个后台express.js把所有的请求处理并都记录下来,记录好后的数据是这样子的。
|
数据处理
这里我是通过自己写的一段脚本进行解析,parse.js,这里不具体讲解,看源码即可。我展现下解析好的数据。
我以cvs的数据格式储存,因为后面图表的需要,我也支持json格式方式导出,只不过后面就需要你自己来配置可视化的界面了。
数据是这样的。
charts/csvData/2017-12-16time.csv
时间,白屏时间,用户可操作时间,总下载时间 |
数据展示
这里我用的是highcharts.js
具体的配置我不进行讲解,可以自己到官网进行查看。
下面是可视化的图表,显示的是每天各个时间段的信息。
环境
node >= 6.0.0
redis >= 2.6.0
在这里我说明下,因为如果这个部署在线上环境的时候,如果每次记录都进行记录的话,会消耗大量的内存,所以我架设了一层redis,为了防止大流量的冲击,然后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存储。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这里可以设置默认的时间,我这里以10秒为单位,为了demo的效果起见。一般我采用的是一分钟进行一次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