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正常的干式切削,几乎所有的钢材切出来的屑都是要烧了呈现紫色才合理的。
在这里抛开刀片材料、转速、走刀量、切削深度、段屑槽的形状、刀尖大小等不谈,单谈干式切削时铁屑颜色的变化:银白色-淡黄色-暗黄色-绛红色-暗蓝色-蓝色-蓝灰色-灰白色-紫黑色,温度也由200摄氏度左右上升到500摄氏度以上,这个颜色变化过程也就是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的绝大部分转换成切削热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刀具损耗(锋利-钝化-剧烈钝化-报废)过程(无积屑瘤时)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切削温度是指平均温度。

切削颜色为蓝或蓝紫色时较为合理,如果银白或黄色,则未充分发挥效率,如果蓝灰则切削用量太大。使用高速钢刀具,则削为银白和微黄为宜,如果削蓝则要减小转速或进给。
切屑颜色与切削温度关系:
银白色  ——  约<200℃以下
淡黄色  ——  约220℃
深蓝色  ——  约300℃
淡灰色  ——  约400℃
深紫黑色  ——  约>500℃ 
靠颜色的变化来确定合理参数只是方法或者手段之一。

这些切屑麻烦,是不是深有体会?如果你都中过招,说明你对加工的工件还很不熟悉,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生,那别人加工了100件,你也许才加工了90件!再兢兢业业用错方法也是白费力气。


切屑可以告诉你的信息:

温度(℃)  | 切屑的颜色  | 温度(℃)  | 切屑的颜色  | |
200  | 淡黄色  | 300  | 青色  | |
229  | 黄褐色  | 320  | 淡青色  | |
240  | 褐色  | 350  | 青灰色  | 

方针  | 方法  | 注意点  | 
将切屑变厚  | 提高进给  | 粗糙度恶化  | 
刀尖半径变小  | 粗糙度恶化,易磨损  | |
加大主偏角  | 刀尖强度降低  | |
卷曲半径变小  | 使用符合条件的断屑槽  | 切削阻力变高,容易发生振刀  | 

提高进给后切屑变厚有利于断屑

提高进给

切深
刀尖圆角半径变小,切屑厚度增大

刀尖半径大小对比

断屑形式
减少前角
切屑压缩比=hc/h
1、压缩比的值越大,则越容易断屑.但同时切削的抗力也增加了
2、压缩比与线速度Vc有关,当Vc减小时,压缩比增大,所以降低线速度也利于断屑
3、前角减小,切屑变形大,压缩比增大,利于断屑
采用锋利的刃口处理形式
由图可见,相同的进给条件下,刀片刃口钝化锋利,有利于断屑。

加大主偏角,切屑变厚利于断屑

主偏角加大

断屑形态
突起断屑槽
促进切屑分断
从断屑槽的突起上擦过在切屑的表面产生凹痕→ 明显的切屑厚度增大→促进断屑损伤性强

损伤性强
与切屑的接触面积变小、 因与突起光滑接触, 切屑流畅排出→工具损伤小

切屑的卷曲半径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