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学习前段第三十六天(类:class基本语法,类继承)

B树(B-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多路搜索树(Multiway Search Tree),在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和其他需要大量数据快速检索的场合广泛应用。B树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自平衡:B树在插入、删除节点时会自动调整结构,保持左右子树高度大致相等,从而保证查询、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2. 多路分支:每个内部节点(非叶子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且每个节点存储多个关键字及对应指针。节点的子节点数通常被称为阶(degree),记作t,一个t-阶B树的每个节点最多有2t−1个关键字,并且最多有2t个孩子节点。常见的B树阶数通常在22到6464之间。

  3. 有序性:节点内的关键字按升序排列,且对于任一节点,其关键字范围被其子节点的关键字范围所覆盖。即,每个节点的所有左孩子的关键字均小于当前节点的关键字,而所有右孩子的关键字均大于当前节点的关键字。

  4. 根节点至叶子节点路径长度相同:B树的特性使得从根节点到任意叶子节点的路径长度相同(或非常接近),这有助于确保查找性能的一致性。

  5. 查找、插入、删除操作

    • 查找:从根节点开始,根据目标关键字与节点内关键字的比较结果,决定向左、向右或停留在当前节点。重复此过程,直到到达包含目标关键字的叶子节点。
    • 插入:类似于查找过程,找到应该插入新关键字的叶子节点。如果该叶子节点未满,直接插入;如果已满,则分裂该节点,将中间关键字提升到父节点,可能导致父节点也需要分裂,递归向上调整树结构。
    • 删除:找到包含目标关键字的叶子节点,删除该关键字。如果删除后节点元素数量仍满足要求,则结束;否则可能需要合并节点或从兄弟节点借元素来恢复节点的合法状态,同样可能导致树结构调整。

B树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查找:由于B树的高度相对较小且各层节点数量均衡,查找操作通常在O(log​n)时间内完成,其中n为树中元素总数,t为B树的阶数。
  • 插入删除:除了查找所需时间外,还需要进行节点分裂、合并或元素转移,总体时间复杂度也保持在O(log​n)。

B树相对于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BST)的优势在于,由于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B树在相同的高度下能容纳更多的数据,从而降低了树的高度,使得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时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更优。此外,B树在硬盘等外存设备上的应用特别突出,因为其良好的自平衡性使得大部分操作都能在较少的磁盘I/O次数内完成,大大提升了数据访问效率。

B树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库索引、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等,其中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就使用了B树(或其变种B+树)作为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的数据结构。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