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linux (CentOS 7)的 ip addr 命令输出的内容的具体含义 ~~~ todo 持续填充


我在自己的CentOS 7.4 64bit机器输入​​ip addr​​命令后,输出内容如下图:

linux (CentOS 7)的 ip addr 命令输出的内容的具体含义 ~~~ todo 持续填充_ip addr解析


以下来学习和整理各项内容的具体含义。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被称为 net_device flag(网络设备的状态标识)

  1. ​tty1 ~ tty6​​ 指各个不同的终端。
  2. ​LOOPBACK​​,回环。
  3. ​UP​​ 表示该网卡处于启动状态
  4. ​LOWER_UP​​ 表示L1是启动的,也就是网线正插着呢。

UP 是三层的状态,接口已经逻辑上起来了。
LOWER_UP是指链接物理状态,也起来了。诸如,插上网线.
但是把接口ifdown以后,它就是DOWN(逻辑),LOWER_UP(物理)。

  1. ​BROADCAST​​ 表示该网卡有广播地址,可以发送广播包。
  2. ​MULTICAST​​ 表示该网卡可以发送多播包。
  3. ​mtu​

MTU=最大bai传输单元 单位:字节 英文: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我du们平时上网时的各种操作,都是通zhi过一个又一个“数dao据包”传输来实现的。
MTU指定了网络中可传输数据包的最大尺寸,在我们常用的以太网中,MTU是1500字节。超过此大小的数据包就会将多余的部分拆分再单独传输。

  1.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l0 00​

参考地址: http://blog.chinaunix.net/uid-7574487-id-4058107.html

​QDisc​​(排队规则)是queueing discipline的简写,它是理解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的基础.

  1. ​pfifo_fast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l0 00​​ 参考地址:

​pfifo_fast​​​ 这个队列的特点就是先进先出(FIFO),没有任何数据包被特殊对待,这个队列有3个所谓的“频道”。
计算机如果需要通过网络接口发送数据包,它都需要按照这个接口的排队规则进行排序。
最简单的排序规则就是 pfif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先出的队列形式。而这里的 pfifo_fast 在 pfifo 的基础上,分为了三个波段(数据包按照 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分入band),其中 band0 的优先级最高,band2 的优先级最低。
FIFO规则应用于每一个频道。并且:如果在频道0有数据包等待发送,1频道的包就不会被处理,1频道和2频道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1. ​link/ether xx:xx:xx:xx:xx:xx:xx....​​ 网卡的MAC地址,也就是网卡的物理地址。使用十六进制表示,总共6字节。它相当于网卡的身份证号,号称是全球唯一的,从网卡出厂的那一刻开始,它就被打上了唯一的烙印。
  2. ​inet​
  3. ​scope global nopref ixroute dynamic ens33​

在IP地址后面有一串 ​​scope global eth0​​​ 和 ​​scope host lo​​​.
对于 eth0 这张网卡来说,是global,说明该网卡是可以对外的,可以接收来自各个地方上的包。
而对于 lo(全称 loopback) 来说,是 host,只能供本机相互通信。

  1. ​inet6 xxxx::xxxx:xxxx:xxxx:xxxx/64 scope link​
  2.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