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结构化开发方法——04

  • 模块3个划分原则:

模块的大小要适中:尽量使得各个模块的功能单一,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实现代码行数在50~200行之间。

模块的扇入和扇出要合理:扇出(直接调用下级的个数)大表示模块的复杂度高,需要控制和协调过多的下级模块,应该适当增加中间层次的控制模块;扇入(直接调用上级的个数)大表示模块的复用程度高。设计良好的软件结构通常顶层扇出比较大,中间扇出较少,底层模块则有大扇入。一般来说,系统的平均扇入和扇出系数为3或4,不应该超过7

深度和宽度适当:(深度)层数越多模块设计越简单,看能否适当合并。宽度越大系统越复杂,影响因素是模块的扇出。应尽量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减少实施过程的难度,提高开发和维护的效率。

  • 内聚类型和耦合类型各分为7种:

内聚度(元素的关系)由高到低:功能内聚(单一功能)、顺序内聚(顺序执行)、通信内聚(同一数据结构)、过程内聚(特定次序)、瞬时内聚(同一时间间隔)、逻辑内聚、偶然内聚(关系松散)

耦合度(模块的关系)从低到高:非直接耦合(互不依赖)、数据耦合(简单数据)、标记耦合(数据结构)、控制耦合(内部逻辑)、外部耦合(全局简单变量)、公共耦合(全局数据)、内容耦合(模块内部数据)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