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oE
(仅作为个人笔记,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
https://baike.baidu.com/item/PPPOE/139247?fr=aladdin
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是将点对点协议(PPP)封装在以太网(Ethernet)框架中的一种网络隧道协议。由于协议中集成PPP协议,所以可实现出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的身份验证、加密以及压缩等功能,也可用于缆线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和数字用户线路(DSL)等以以太网协议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协议体系。
PPPoE是从窄带技术演化而来,PPP最早就是专门为电话线上网而设计的,当宽带普及后,为了兼容以前的电话线用户习惯,故在宽带网络中继承了PPP技术。PPPoE是一种过渡技术,目前已经基本处于淘汰阶段。
本质上,它是一个允许在以太网广播域中的两个以太网接口间创建点对点隧道的协议。
1、PPPoE的工作过程:
- 发现过程(discovery):由于传统的PPP连接是创建在串行链路或拨号时创建的ATM虚电路连接上的,所有的PPP帧都可以确保通过电缆到达对端。但是以太网是多路访问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相互访问。以太帧包含目的节点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这使得该帧可以到达预期的目的节点。 因此,为了在以太网上创建连接而交换PPP控制报文之前,两个端点都必须知道对端的MAC地址,这样才可以在控制报文中携带MAC地址。PPPoE发现阶段做的就是这件事。除此之外,在此阶段还将创建一个会话ID,以供后面交换报文使用。
PPPoE本身就是一个客户端-服务器的关系。 发现过程(主机作为客户端,ISP端的访问集中器作为服务器):-
客户端到服务器:用户主机广播发送PADI(PPPoE Active Discovery Initiation)包,这个报文中包含发送者的mac地址,准备去获得所有可连接的接入设备(获得其mac地址);
-
服务器到客户端:接入设备收到PADI包之后,使用PADI中提供的mac地址单播返回PADO(PPPoE Active Discovery Offer)包,作为应答。PADO报文中包含了接入设备的mac地址、名称以及服务名。
-
客户端到服务器:当用户主机从收到的多个PADO包中根据名称类型或服务名,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入设备,然后单播发送PADR(PPPoE Active Discovery Request)包,用来确认接受发送PADO报文的接入设备所提供的PPPoE连接。
-
服务器到客户端:接入设备收到PADR后,单播返回PADS(PPPoE Active Discovery Session-confirmation)包对其进行确认,其中包含了一个唯一session ID,双方进入PPP会话阶段。
-
- PPP会话阶段:一旦连接的双方知道了对端的MAC地址,会话就创建了。双方使用PPP的链路控制协议(LCP)协商链路,网络控制协议(NCP)进行用户名密码检验后,双方可正常通信。
2、PPPoE的缺点:
- 使用Internet前,需先透过PPPoE进行拨接,而非计算机引导后立即上网。(引导后立即上网,详见DHCP,有些ISP有提供第1台PC自DHCP获取固定IP)
- 部分ISP会对PPPoE的连线用户采取定时断线,以节省营运成本及IP地址的占用,故对于需长时间挂网的用户较不利。但也有部分ISP为提供用户选择PPPoE可发配非固定IP或固定IP的服务。
- 目前Windows XP之后的Windows,Mac OS X、Linux等操作系统等皆已内置PPPoE的拨接功能,更早期的操作系统需另行安装PPPoE的拨接程序,如Enternet 300、RAS PPPo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