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一条优质公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科牛 2022-02-15 阅读 114

关注区块链技术的人们不得不知道的一点就有区块链的底层公链项目,不管是投资还是炒币,我们必须要找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币。那么底层公链到底是什么呢,底层公链到底哪一条做得最为出色呢?

区块链项目开发

底层公链其实就是区块链项目中底层协议层做基础设施的项目,也就是基础公链。像以太坊,EOS,小蚁股,量子链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公链,当然还有一些实力很强,但知名度相对没那么广的公链,比如AOA极光链。

底层公链其实是为了方便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应用能够更好开发的基础平台。如果没有底层公链,想要开发一个区块链项目就像是在一个没有操作系统的手机上做出一个APP一样困难,因为一切都要从最底层开始。

在区块链中首个诞生的底层公链项目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以太坊,正是因为做了底层公链项目,以太坊在2017年才能成为币圈增速最快的币种,成就区块链2.0传奇神话。底层公链作用就像是如今大家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安卓或者iOS系统,如果想要开发一个区块链项目可以直接基于底层公链来完成,大大降低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所以在我们为公链投资时,若是有独到的眼光选中一条类似于iOS系统一般稳固流畅的公链,那么离财富自由恐怕就不远了。但是就目前的公链来看,例如以太坊,其已有的TPS过少,交易拥堵,而EOS过于中心化,它们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有没有其他的公链可以做得更好呢?小编查了许多公链的资料,发现还真有一条公链几乎能覆盖其他知名公链的优点,就是前面提到的AOA极光链。

AOA 极光链注重理想​于​现实的结合,效率与实用并存,AOA 主链可深度对接各类应用,加速区块链应用落地。并且其专注于做最完善的合约,合约是区块链与其他行业结合的纽带,没有合约,就不能结合;区块链对合约的支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块链与其他行业结合的深度,只有底层丰富、自由度高、代码完善的合约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众所周知,当前公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1.所有主节点都要保存一份完整的账本,以保证安全;

2.每次账本更新,所有的主节点都要保持快速同步;

3.为了保证去中心化,主节点应该尽量多。

而由于各个主节点不同的运行速度、网络带宽、动机等差异,导致要同时实现上面三点,就会出现当年长铗提出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去年区块链投资市场火爆,交易量暴增,BTC和ETH的性能问题被凸显出来,人们终于开始正视这个三角,尤其是可扩展性(高性能)这一角,一瞬间,各种PoX共识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然而,除了DPoS以“弱中心化换取性能”得到了普遍的暂时认可之外, 绝大多数PoX都没有多大价值。

2018年,很多项目放弃了在链上跟“不可能三角”硬​杠​的想法,退而求其次,进行“曲线救国”。于是乎,“Layer 2链下扩容以及分片”成为今年公链扩容的主攻方向,ETH的Plasma扩容、Zilliqa的分片技术、Liquidity Network 与Celer Network的状态通道等成了今年的热门技术。

然而,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分片和链下扩容的确可以提升TPS,提高可扩展性,然而也存在两个硬伤:

硬伤一:分片技术的实现难度大

分片天生便和区块链的核心精神有一定冲突。区块链追求的是“全网共识”,每个节点的数据完全一致,从而实现不可篡改的高安全性。

而现在,每个节点只处理一部分信息,而对于其他节点的信息完全不知情,这要实现“全网共识”,难度就增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以太坊分片搞这么久,在进度上还没有明显突破的主要原因。当前的分片领头羊Zilliqa,也只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交易分片。至于合约和状态分片,需要与相应的虚拟机和合约语言层面的设计配合。所以,自然是难上加难。目前,也许只有极光链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硬伤二:链下扩容技术仍受限于性能

Layer 2是把很多链上的交易搬到链下去,因为无需“全网共识”,所以只需把最终结果放回链上确认即可,速度得到了提升。

这种方式也有两个问题:一是仍然受制于链本身的性能,毕竟最终结果还是要返回链上确认;二是应用场景有限,比如两个人下一盘五子棋,这东西无比适合Layer 2,但若是多人大量​的​一次性非重复交易,链下扩容便爱莫能助了。

所以,若真的有“下一站公链”, 或者说“公链2.0”,它的底层设计理念,得和现有的公链完全不同,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不可能三角”的难题。

在众多的公链里,似乎没有哪一条能够真正​的​解决这个难题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