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据库的世界-初始数据库3

橙子好吃吗 2022-01-10 阅读 72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据库的世界-初始数据库1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据库的世界-初始数据库2

       这一章我们展开来讲讲数据库系统结构,在之前章节中提过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是一个人机系统,所以它是一个包含了人的系统,也就是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系统组成结构图

       从数据库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主要有: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

       从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在介绍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之前,我们先介绍两个概念:

       模式:是对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值,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实例: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即模式的一个具体值,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很多实例,实例随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更新而变动。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示意图

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结构的中心,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试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一个外模式可以被多个应用系统所使用,但是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外模式可以简化用户视图,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如记录的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堆存储、按hash方法存储等)、索引的组织方式(B+树、Bitmap,Hash)、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数据是否加密等等。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此外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提供两级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象功能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

       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来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的描述中。外模式/模式映象可以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对外模式/模式映象做相应修改,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内模式/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说明某个逻辑记录对应何种存储结构。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通常包含在模式的描述中。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得模式保持不变,模式不变,则应用程序不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