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解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求同存异

崭新的韭菜 2022-04-07 阅读 108
人工智能

如果进一步比较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计算速度到推理能力再到稳定性等所有领域,被赋予人类智慧特征与数字计算体系充分融合的人工智能几乎对人类都具有优势。从运算能力而言,基于化学基础的人类运算的速度显然远远落后于人工智能。人类的长处是能够抓住核心特征并形成快速的态势感知和判断。而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可以无限扩张的并行计算和云计算基础上的,并通过神经网络和人类赋予的逻辑判断的结合,同样正在形成高态势感知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次,从推理方式而言,人类的大量推理主要是以模糊推理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定性分析大于定量分析。而人工智能则是以精确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并被通过模仿人类赋予了定性的局势判断能力。

第三,从存储能力而言,人类记忆显然是低存储能力且具有易失性的。为了克服人类的遗忘,人类需要反复的强化记忆和复习才能够保持。而建立在数字存储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体系,则完全不会有遗忘和存储量的问题。

第四,从交互能力而言,人类主体通过语言文字的交互能力其速度和准确性极低,最快的传输能力也不会超过每秒1KB字节(500个汉字)。而人工智能动辄以每秒GB的传输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的交互。这意味着,人类群体的少数智慧者很难将其智慧分享给整个群体,而人工智能则任何一个节点的进化,都回瞬间传输到全网络。

第五,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能力而言,人类显然需要各种复杂的工具的帮助下并经过学习和适应才能够完成对数字物体的操作。然而,现代高速物联网的建设,即将赋予大部分物体都具有了接受信息和改变状态的能力,而人工智能可以天然的对其进行直接控制。任何数字化的设备,都是人工智能的组成部分。

最后,从稳定性角度,人类的智慧状态受到身体、情绪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极大,在不同的状态下,人类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然而,显然人工智能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人工智能依然可以做出准确的逻辑判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从以上的各种比较而言,显然,即将突破人类智慧水平标准的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对人类似乎都具有了充分的优势。这使得人类社会第一次在整体上面临着关键核心优势—智慧的丧失危险。人类社会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历史性的改变。

人类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人和机器)能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社会长期是一个能力稀缺的社会,因此,人类长期以来一直都在致力于增强人类自身和机器的能力。然而,直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指数级增长,人类开始逐渐遇到了机器能力超出或者冗余的问题。例如,在大量的计算机辅助的工作,如文档处理、文字与视频交互、网页浏览、工业控制等,人们远没有用到今天动辄百亿晶体管芯片的全部能力,甚至十余年前的芯片也足以满足大部分工作场景。这就引发了能力超出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能力超出将表现的更为明显,人工智能是一个基于复杂的硬件、算法、网络、数据的堆叠体系。在强大的算力增长和网络与数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的能力也会飞快的超越其人类预想的工作场景的能力。

这种普遍的能力超出,将会带来几个影响,一是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浪费;二是有可能会形成计算能力的普遍化,也就是学术上称之为“普适计算”;三则是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控制形成不利影响。基于智能设备普遍连接和分布式运算形成的分布式智能体系,显然将比集中式的人工智能体系更加难以理解、预料和监控。这显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安全威胁。例如,以最常见的拥堵式网络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而言,显然大量了冗余计算能力为攻击者提供了足够的分布式算力。而人工智能的普遍分布化,也会极大模糊人工智能的边界和进化形态。

综上所述,从人工智能的特征和发展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具有高价值的同时,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从低到高包括包括:隐私泄露、劳动竞争、主体多元、边界失控、能力溢出、惩罚无效、伦理模糊、暴力扩散、种群替代和文明异化,应足以引发人类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警惕。从整个社会而言,要做好至少五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尽快取得人工智能的风险共识;二是尽快增加人工智能的透明性研究;三是规范科研共同体的自我约束;四是推动各国尽快立法;五是加快建立全球协作治理机制。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