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体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
功能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
比特 1/0 位 单位是b/s,kb/s,Mb/s
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Gb/s。
比如链路带宽为1Mb/s,则主机在1us内可向链路发1bit数据。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是b/s,kb/s,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指延迟,单位为s。
名称 | 描述 | 计算公式 |
发送时延 | 数据从主机到信道上所用的时间 | 发送的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 | 数据在信道上传播所花费的时间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 |
排队时延 | 数据在路由器前等待前面数据处理的时间 | 无 |
处理时延 | 数据在路由器中处理需求的时间 | 无 |
时延带宽机:传播时延 ✖️ 带宽,意思就是链路上有多少比特的数据
往反时延RTT: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传播时延x2+处理时间(有时可能直接忽略)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网络利用率=所有信道利用率加权求平均值
时延和利用率的关系图
利用率越高,延迟越大
分层结构
为什么要分层?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5)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TCP/IP参考模型
五层参考模型及其传输过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