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机栈概述
- 由于跨平台性的设计,Java的指令都是根据栈来设计的。不同平台CPU架构不同,所以不能设计为基于寄存器的。
- 优点是跨平台,指令集小,编译器容易实现
- 缺点是性能下降,实现同样的功能需要更多的指令。
有不少Java开发人员一提到Java内存结构,就会非常粗粒度地将JVM中的内存区理解为仅有Java堆(heap)和Java栈(stack)?为什么?
- 首先栈是运行时的单位,而堆是存储的单位
- 栈解决程序的运行问题,即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如何处理数据。
- 堆解决的是数据存储的问题,即数据怎么放,放哪里.主体数据都是放在堆中,也有部分数据放到栈里。
1、Java虚拟机栈是什么
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早期也叫Java栈。每个线程在创建时都会创建一个虚拟机栈,其内部保存一个个的栈帧(Stack Frame),对应着一次次的Java方法调用。
是线程私有的
2、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和线程一致,也就是线程结束了,该虚拟机栈也销毁了
3、作用
主管Java程序的运行,它保存方法的局部变量(8种基本数据类型、对象的引用地址)、部分结果,并参与方法的调用和返回。
- 局部变量 VS 成员变量来说的(或属性)
- 基本数据类型变量 VS 引用类型变量(类、数组、接口)
4、栈的特点
- 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式,访问速度仅次于程序计数器。
- JVM直接对Java栈的操作只有两个:
- 每个方法执行,伴随着进栈(入栈、压栈)
- 执行结束后的出栈工作
- 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栈存在溢出的情况)
5、开发中遇到哪些异常?
栈中可能出现的异常
-
Java 虚拟机规范允许Java栈的大小是动态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
-
如果采用固定大小的Java虚拟机栈,那每一个线程的Java虚拟机栈容量可以在线程创建的时候独立选定。如果线程请求分配的栈容量超过Java虚拟机栈允许的最大容量,Java虚拟机将会抛出一个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
-
如果Java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并且在尝试扩展的时候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或者在创建新的线程时没有足够的内存去创建对应的虚拟机栈,那Java虚拟机将会抛出一个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异常演示
-
package com.lori.devops.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tackError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count++);
main(args);
}
}
返回结果:当栈深度达到9803的时候,就出现栈内存空间不足
6、设置栈内存大小
我们可以使用参数 -Xss选项来设置线程的最大栈空间,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函数调用的最大可达深度
-Xss1m
-Xss1k
二、栈的存储单位
1、栈中存储什么
-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栈中的数据都是以栈帧(Stack Frame)的格式存在。
- 在这个线程上正在执行的每个方法都各自对应一个栈帧(Stack Frame)。
- 栈帧是一个内存区块,是一个数据集,维系着方法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
- JVM直接对Java栈的操作只有两个,就是对栈帧的压栈和出栈,遵循“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原则。
- 在一条活动线程中,一个时间点上,只会有一个活动的栈帧。即只有当前正在执行的方法的栈帧(栈顶栈帧)是有效的,这个栈帧被称为当前栈帧(Current Frame),与当前栈帧相对应的方法就是当前方法(Current Method),定义这个方法的类就是当前类(Current Class)。
- 执行引擎运行的所有字节码指令只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 如果在该方法中调用了其他方法,对应的新的栈帧会被创建出来,放在栈的顶端,成为新的当前帧。
/**
* 栈帧
*
*/
public class StackFram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01();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1() {
System.out.println("方法1的开始");
int i = method02();
System.out.println("方法1的结束");
return i;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2() {
System.out.println("方法2的开始");
int i = method03();;
System.out.println("方法2的结束");
return i;
}
private static int method03() {
System.out.println("方法3的开始");
int i = 30;
System.out.println("方法3的结束");
return i;
}
}
输出结果:满足栈先进后出的概念
方法1的开始
方法2的开始
方法3的开始
方法3的结束
方法2的结束
方法1的结束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2、栈运行原理
- 不同线程中所包含的栈帧是不允许存在相互引用的,即不可能在一个栈帧之中引用另外一个线程的栈帧。(不同的栈之间数据是不可以共享的)
- 如果当前方法调用了其他方法,方法返回之际,当前栈帧会传回此方法的执行结果给前一个栈帧,接着,虚拟机会丢弃当前栈帧,使得前一个栈帧重新成为当前栈帧。
- Java方法有两种返回函数的方式,一种是正常的函数返回,使用return指令;另外一种是抛出异常。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栈帧被弹出。
3、栈帧的内部结构
每个栈帧中存储着:
- 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s)
- 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或表达式栈)
- 动态链接(DynamicLinking)(或指向运行时常量池的方法引用)
- 方法返回地址(Return Address)(或方法正常退出或者异常退出的定义)
- 一些附加信息
并行每个线程下的栈都是私有的,因此每个线程都有自己各自的栈,并且每个栈里面都有很多栈帧,栈帧的大小主要由局部变量表 和 操作数栈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