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ASP.Net Core 中startup 类的configservice方法的作用?

思考的鸿毛 2023-07-24 阅读 46
测试用例

本篇文章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来测试用例。

1. 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

1.1 测试用例概念

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

1.2 测试用例要素

测试环境、测试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

1.3 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 提高测试效率
  • 降低测试重复性
  • 手工测试用例是自动化测试用例的基础

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为了设计出比较全面的测试用例(正常 + 发散测试 + 逆向测试)

2.1 基于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步骤

充分理解需求(前提) -> 将大需求拆分成子需求 -> 基于需求设计

在分析测试需求时,一般分为 功能测试需求 非功能测试需求:

功能相关:

  • 业务流程(prd 软件需求文档)
  • 界面相关(UI 设计稿)
  • 易用性(测试人员经验)

非功能相关:

  • 兼容
  • 安全
  • 性能

2.2 练习设计测试用例

首先将需求拆分成子需求,然后将子需求拆分成功能相关和非功能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2.3 具体设计测试用例方法 

2.3.1 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满足用户需求对应的输入集合。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

等价类只考虑输入域的分类,没有考虑输入域的组合,需要其他的设计方法和补充。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充分理解需求 -> 划分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 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

对于一个 6-15 位输入,通过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2.3.2 边界值

边界点:

  • 上点:边界上的点。
  • 内点:边界内的点。
  • 离点:上点附近的一个点(如果是闭区间,离点就是边界外的点;如果是开区间,离点就是边界内的点)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充分理解需求 -> 找边界点 -> 针对边界点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

2.3.3 判定表(因果图)

判定表中存在以下四种关系:

恒等条件为真 -> 结果为真
条件为真 -> 结果为假

两个条件均为真 -> 结果为真;

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为假 -> 结果为假;

两个条件均为假 -> 结果为假;

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为真 -> 结果为真;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 设计所有可能的输出和输入
  • 找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根据输入和输出确定判定表
  • 将判定表对应到每个测试用例
举例
12345678
订单提交YYYYNNNN
金额大于300YYNNYYNN
有红包YNYNYNYN
优惠YYYNNNNN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