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学习—(CP-1)
常用:SQL,MySQL,oracle,MongoDB…
基本概念: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所共享,具有较小的冗余度,数据间联系紧密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为什么要用数据库???
- 文件需要用特殊的应用程序才能读写;
- 并发操作可能导致损坏数据(多人索引数据);
- 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应用来回答;
空间数据(Spatial Data)的定义:
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
数据库系统(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他由硬件(CPU,内存,外存等),软件(DBMS,OS,开发工具等),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组成
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模型(schema):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特征及其联系的结构化描述,即数据库的总体结构称为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 内模式(物理模式或存储数据):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数据存储的文件组织方式,索引方式,是否压缩存储等
- 模式(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他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联系
- 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般是模式的子集,只描述这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
- 意义: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存储效率,改善性能。
两级映像:映像和物理模式
- 映像:连接外模式和模式,让数据具有独立性
- 物理模式:链接内模式和模式,让数据具有独立性
数据库操作语言:DBMS(包括增删改查)
数据库保护:数据库保护又叫做数据库控制,是通过四方面实现的,即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和数据恢复。
-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因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
-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
- 并发控制是为了防止多个用户同时存取同一数据,造成的数据不一致。
- 数据库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从错误的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的状态。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五种形式:数据文件,数据字典,索引,统计数据和日志。
数据库用户:BDA(管理人员 ),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
空间数据库的作用:
- 空间数据处理和更新
- 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
- 空间分析和决策
- 空间信息交换和共享
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 综合抽象特征
- 非结构化特征
- 分类编码
- 复杂性和多样性
空间数据库和传统数据库的差异:信息描述差异,数据管理差异,数据操作差异。数据更新差异,服务应用差异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
空间/地理数据: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考,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的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空间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空间特征和过程的抽象表达,他记录地理对象的位置,拓扑关系,集合特征和时间特征。
特征:时空特征,多维特征,海量性,不确定性,多尺度性
时空特征: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的特征的变化。
多维结构:空间三维和时间维。
海量性:数据量极其大,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不确定性:观测的误差要素,复杂的难以观测的要素,随机性,模糊性,未确定性。
多尺度性:空间多尺度是指空间范围大小或地球系统中各部分规模的大小;时间多尺度指的是地学过程或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节律性,其时间周期长短不一。。
空间数据来源
采集问题:
- 数据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 最大限度的减小数据的误差;
- 在数据采集完毕后,进行检验,辨别真伪,通过数据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元数据
定义: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
空间数据的内容
不同的维度:0D,1D,2D,3D,4D,5D
不同的属性
- 数量标志数据
类型 | 描述 |
间隔尺度数据 | 有量纲的数据,绝对量 |
比例尺度数据 | 无量纲的数据,相对量 |
- 品质标志数据
类型 | 描述 |
次序数据 | 当测量标准不是连续的量,只是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
二元数据 | 用0或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
名义类别数据 | 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类别 |
加油啦啦啦!!!
'''花开花落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