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在RxJava3源码中的应用

RxJava3 的作用不仅仅是生成事件直接就发给订阅者,中途可以对消息进行多次处理。例如将多个需要逐步完成的任务,通过 RxJava 操作符连接起来,只将最后的结果交给观察者。甚至还可以切换线程,例如将生成事件、处理事件切换到子线程进行,将观察者的回调切换回主线程,以便更新 UI 。


RxJava是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呢?答案是使用了装饰器模式。不过这个装饰器模式不仅运用在了发布者上,还运用在了监听者上。在RxJava中,所有的操作符和被观察者都实现了Observable接口,这个接口定义了被装饰对象和装饰器对象之间的公共方法。例如,subscribe(Observer observer)方法用于订阅事件,map(Function mapper)、filter(Predicate predicate)等方法用于转换或过滤数据流。


在RxJava中,抽象装饰器类通常是各种操作符的基类,如ObservableCreate、ObservableFromIterable等。这些类持有一个Observable对象的引用,并在其基础上添加新的行为。例如,map操作符会创建一个新Observable,它在源Observable发射每个项目时应用给定的函数。

List<String> items = Arrays.asList("a", "b", "c");
Observable<String>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Iterable(items)
    .map(String::toUpperCase)
    .filter(s -> s.startsWith("A"))
    .subscribe(System.out::println);

在这个例子中,fromIterable创建了一个基本的Observable,然后我们使用map操作符将其转换为大写字母,接着使用filter操作符筛选出以"A"开头的字符串,最后通过subscribe方法打印结果。


总结来说,在RxJava3源码中,装饰器模式通过定义组件接口(即Observable接口)、具体组件类(各种被观察者实现)、抽象装饰器类(操作符基类)以及具体装饰器类(操作符实例),实现了对数据流的灵活处理。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基础上,轻松地添加新的功能或改变现有功能的行为。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