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听播音和发声的讲课听的有点想吐,加之,昨天熬夜早上精神一直提不起来,为了给自己提提神,今天早上和上班的路上就换成了自己喜欢的节目《财经郎眼》。我是《财经郎眼》多年的粉丝,因为,每次听《财经郎眼》都感觉非常的解气,而且是一种直击要害和洞察本质的解气,在所谓的“道德怨妇”节目中,《财经郎眼》应该算得上是五星级别的了,今天听的一期是关于滴滴出行事件的讨论。
首先,是主持人王牧笛老师的一段“测试智商”的脱口秀,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环节,挺考验智商的。接着就是郎教授三板斧式的亮剑,最后就是“财经三剑客”了。看着三位老师又是打板子,又是挥鞭子,聊的不亦乐乎,观众们听的也非常的解气。而我的脑子里却闪出了一个思考:“他们说完了,又能怎样?”。他们提出的建议滴滴会采纳吗?他们的吐槽观众听后会去要求滴滴改进吗?就这样让《财经郎眼》的每一期智慧都埋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吗?仅仅是让观众觉得这个节目讲的都很有道理吗?难道滴滴就像创始人说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那么简单吗?
在滴滴背后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追求的一个看似正确却很荒谬的商业逻辑:“壁垒逻辑”,以为建立了“壁垒”就可以垄断,以为建立了“壁垒”就可以赚钱,甚至不惜打出“烧钱和免费”的武器来干掉或吃掉竞争对手。看似外表强大无比,实质内心却千疮百孔,这时再让他们去“王佐断臂”或者叫自己去革自己的命,比登天还难。从另一个角度,也仿佛听到滴滴在倾诉“衷肠”:“你要我怎样?为了教育用户,补贴全花光;你要我怎样?为了壁垒,烧钱很受伤,你要我怎样?我现在也很迷茫!”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在中国缺少一个第三方的规则生态。在他们的行业中,他们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或者说他们既是规则制定者,也是参与者。大家可以跟我再一起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在京东购物不能使用支付宝?为什么淘宝、天猫中不能使用微信?为什么其他生态的短视频不能很好的在微信中分享?为什么蚂蚁金服的信用分不会被京东或微信采纳和认可?这就是荒谬的“壁垒逻辑”,所谓的公平规则是在不损失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给“生态中的虾米”制定的公平规则。
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时代需要改变,这就是惢客的第三方规则生态,不管惢客能否成功,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像惢客一样的“证明诚信”的互联网平台出现。凭什么惢客可以做到,因为惢客有一个与现有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的基因,一个“华为+小米+诺贝尔”的全民协作模式的基因。而像《财经郎眼》这类的“道德怨妇”的媒体最适合成为“惢客粉丝管理委员会”(声明一下,用“道德怨妇”这个词并不代表贬义词,是敢说正能量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叫“怨妇”呢?主要是表达一种“无耐”)。惢客要把他们的诉求变成规则,变成一条条“诚信公式”。比如:可以让滴滴参加惢客的“承诺台”版块,具体“承诺台”是个啥东东,我会在喜马拉雅的《惢客·诚信实验室》中给大家分享。
在此,我真心的希望这篇日记能够被郎教授、王牧笛老师看到,希望看到日记的您能多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惢客、帮助惢客,让我们一起通过“惢客”互联网平台来“给靠谱定标准”。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