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介绍
指多个对象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这种模式有时又称作发布-订阅模式、模型-视图模式,它是对象行为型模式。
-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 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
-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时,可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 实现类似广播机制的功能,不需要知道具体收听者,只需分发广播,系统中感兴趣的对象会自动接收该广播。
- 多层级嵌套使用,形成一种链式触发机制,使得事件具备跨域(跨越两种观察者类型)通知。
当系统一方行为依赖另一方行为的变动时,可使用观察者模式松耦合联动双方,使得一方的变动可以通知到感兴趣的另一方对象,从而让另一方对象对此做出响应。
观察者模式结构与实现
-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
也叫抽象目标类,它提供了一个用于保存观察者对象的聚集类和增加、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方法,以及通知所有观察者的抽象方法。 - 具体主题(Concrete Subject)角色:
也叫具体目标类,它实现抽象目标中的通知方法,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对象。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
它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它包含了一个更新自己的抽象方法,当接到具体主题的更改通知时被调用。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 Observer)角色:
实现抽象观察者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以便在得到目标的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观察者模式
这里注意,观察者模式是 一对多 , 不是多对多。
由 Subject 添加观察者
抽象主题:借款方
具体主题:张三
抽象观察者:贷款方
具体观察者:李四、王五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abstract class Borrower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rotected Borrow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rotected List<Lender> lenders = new ArrayList<>();
/**
* 借钱 如果贷款方存在则不再添加
*
* @param lender 贷款方
*/
public void borrow(Lender lender) {
if (!lenders.contains(lender))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向 " + lender.getName() + " 借款,将 " + lender.getName() + " 加入贷款方名单。");
lenders.add(lender);
} else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向 " + lender.getName() + " 继续借款");
}
}
/**
* 还钱 直接还清一个贷款方的债务,移除该贷款方
*
* @param lender 接收还款的贷款方
*/
public void payBack(Lender lender)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向 " + lender.getName() + " 还款,将 " + lender.getName() + " 移除贷款方名单。");
lenders.remove(lender);
}
/**
* 通知所有 贷款方 自己当前有钱,可以还款了
*/
public abstract void notifyAllLender();
}
class ZhangSan extends Borrower {
public ZhangSan() {
super("张三");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AllLender() {
System.out.println("张三,现在有钱了,通知所有贷款方。");
// 因为在遍历过程可能会修改列表,所以先复刻一个列表来遍历
final ArrayList<Lender> clone = new ArrayList<>(lenders);
for (Lender lender : clone) {
lender.response(this);
}
}
}
abstract class Lender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rotected Lend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final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 观察到动向时的响应
* 借款方通知贷款方,借款方已经有钱可以还款了
* @param borrower 借款方
*/
public abstract void response(Borrower borrower);
}
class LiSi extends Lender {
public LiSi() {
super("李四");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ponse(Borrower borrower) {
System.out.println("李四,了解到" + borrower.getName() + "有钱了,但是不去找对方讨钱,等待张三主动还钱。");
}
}
class WangWu extends Lender {
public WangWu() {
super("王五");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ponse(Borrower borrower) {
System.out.println("王五,了解到" + borrower.getName() + "有钱了,向对方讨钱。");
borrower.payBack(this);
System.out.println("王五,讨钱成功,不再是" + borrower.getName() + "的贷款人了。");
}
}
public class Debt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rrower zhangSan = new ZhangSan();
Lender liSi = new LiSi();
Lender wangWu = new WangWu();
// 借款
zhangSan.borrow(liSi);
zhangSan.borrow(wangWu);
// 再次向 李四 借款
zhangSan.borrow(liSi);
// 张三有钱了
zhangSan.notifyAllLender();
// 张三主动给剩下的贷款方 李四 还钱
zhangSan.payBack(liSi);
}
}
运行结果
张三 向 王五 借款,将 王五 加入贷款方名单。
张三 向 李四 继续借款
张三,现在有钱了,通知所有贷款方。
李四,了解到张三有钱了,但是不去找对方讨钱,等待张三主动还钱。
王五,了解到张三有钱了,向对方讨钱。
张三 向 王五 还款,将 王五 移除贷款方名单。
王五,讨钱成功,不再是张三的贷款人了。
张三 向 李四 还款,将 李四 移除贷款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