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特点
OLTP(联机事务处理)
大文件传输和数据交换
统计汇总(日、周、月、季和年汇总)
信息查询与检索
数据解析和趋势分析
数据归档与恢复等
其中数据服务器是信息中心的核心,它要能够满足上述业务特点各种负载类型对数据服务的高要求,在非功能性方面要求系统具备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具备高可扩展性、操作和管理简便、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支持开放标准、具有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OLTP(联机事务处理):要求秒级的即时响应,24x7天的可用性
大文件传输和数据交换:要求充分的系统带宽,实现高效的数据读取、传输和接收。并且不影响联机事务处理的服务水平
统计汇总(日、周、月、季和年汇总):要求高效的批量方式数据库汇总和统计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力水平
信息查询与检索:要求秒至分级的响应速度,能够在海量数据中迅速得到想要的信息
数据解析和趋势分析:要求积累足够的历史数据,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挖掘和分析。要求系统具有海量数据服务和存储的能力
数据归档与恢复:要求系统具有完备的数据管理能力,提供高效的数据备份、归档和恢复等按照以往建设的模式,一个大的数据中心里的各系统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物理上也都处于独立分散的状态,每个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接入表现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处理层。从规划的全局角度看,如果沿用这种思路和架构,它的局限性和消极方面都将逐渐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设备总体档次比较低,会购买大量中低端型号
设备利用率差,各系统间的资源无法根据应用情况灵活调整
设备绝对数量大,系统管理的负担太大
设备选型时风险高,比较容易出现所购设备或大或小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必须考虑新的IT硬件构架模式。事实证明,当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IT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是必然的方向。我们在设计系统平台架构时大量使用整合的概念和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医疗系统的业务规划要求,强调系统结构的简洁性和灵活性。
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建设一种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担部门信息共享利用,同时提供服务的开放数据平台,为卫生部门的用户提供清晰、先进、可以灵活部署、具有易于扩展、易于管理特点的基础IT硬件平台。
数据中心包括内网和公共服务网两个部分,下面重点介绍内网数据中心的部分。
从架构上看,我们设计的内网数据中心采用标准的四层次结构,分为用户界面表现层、业务逻辑处理层、集中数据处理层和集中系统管理层,在每个层面我们都引入了整合的技术,力图提供物理结构最简单的硬件平台。
用户接入界面表现层
用户接入界面表现层主要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Web门户服务,这些应用可以称为Edge Server,软件平台基于IBM的PortalServer。它们具有业务访问的绝对量很大,而每次访问对系统资源消耗很小的特点。在以往的系统设计中,往往采用多台PC服务器的技术去实现。从整合的角度出发,我们推荐使用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具有高度整合、价格低、初始购买费用低、易于扩展、易于管理以及节约机房面积等特点。刀片服务器以14个刀片为一个安装单位,共用一个机箱,每机箱只占用标准机架的9U空间。每刀片可支持多路的处理器,如果系统需要额外的处理能力,而需增加刀片,只需将其插入机箱内,不影响其他刀片的正常运行。每个机箱内可以集成以太网交换机,大量减少系统的电缆联结数量。这样的整合可以把原来需要几个机架的机房空间减小到1个标准机架,所有的接入表现层服务器
在物理上都被很容易地整合在了一起,而且可以十分方便的去实现再部署。
业务应用逻辑处理层
业务应用逻辑处理层主要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包括数据交换和数据综合应用。其中数据综合应用的特点是:高并发的联机交易模型,业务访问绝对量比较大,每次访问对系统资源有一定消耗,但基本上没有集中I/O访问;而数据交换部分基本是按批处理的模式在运行,属于I/O密集型业务,而业务逻辑相对简单,并发程度比较低。立足于整合的概念,从硬件资源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考虑使用刀片服务器或若干中高端的PC服务器和VMware虚拟化软件,分别运行各类数据综合应用和数据交换应用。
后台数据集中处理层
后台数据处理层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集中存储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后台的数据库层对整合的要求比前面两层更高,数据库服务器的整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硬件的整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建议数据库服务器采用IBM system z大型主机或者企业级的中高档小型机组成集群系统,并可以考虑系统所提供的高级动态分区功能。System z大型主机技术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高度虚拟化,系统资源全部共享。因此可以整合大量的负载于一体, 并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表现出的第一个特点是支持大量并发混合负载。既可以支持大量并发连机事物处理,又适合非常有效地处理繁重的批量数据处理。对医疗及区域卫生的各种业务处理都能提供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大数据量传输、季节性汇总等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远远超越UNIX小型机平台
第二个特点是高度安全性。IBM System z是所有民用计算机中安全级别最高的
第三个特点是高度的可用性,接近于连续可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30年,并且可以不停机维护。其单台机器就可以承担高可用服务要求。国内很多System z用户都用单台机器运行核心业务,包括银行核心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要求极高的领域.
支持可持续发展。System z具有灵活的容量配置和广阔的扩展能力。在初期可以根据业务量和投资规模进行起步配置,随着业务的发展可以灵活地扩充容量。这种扩充基本都是在机内实现,无须变更场地、供电和网络等设施。可以避免信息中心因为前期规划不足而导致后期重复投资。此外在同等处理能力条件下System z方案对占地和能源的要求最低,并需要最少的管理.
System z可以始终保持信息中心的体系架构,不会因为业务发展而被迫分裂和变更。可以始终保持完整的数据和应用体系。便于始终如一地支持领导决策和贯彻方针政策
System z方案具有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硬件、软件、场地、供电、网络、空调和运维中高档小型机具有高度稳定性、高性能、高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和灵活性、高度的计算和数据交换能力、处理庞大数据量的工作负载能力。IBMUNIX服务器的分区技术具有颗粒细、可以动态调整的特点,结合IBM的随需应变技术可以灵活的按照各业务需求的变化,在各应用服务器之间调整处理能力,这是以往各自为战的设计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极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以上的设计建议,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当某一系统业务量突然增加,而其他系统业务空闲时,可以从一个闲置的应用系统向繁忙的应用系统调配资源,包括处理器和内存,而这些操作是不影响系统的各分区的业务运行的。同时如果以后再增加新的业务应用服务器,可以简单的通过增加CPU和内存的方式,在服务器上划分新的分区来实现。如果再结合IBM最新的处理能力随需增长技术,甚至可以达到在线激活资源,在线创建分区,在线部署新应用的境界。
集中系统管理层
由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业务的关键性,广义的系统管理变得十分重要。这里谈到的系统管理包括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存储备份管理、系统监控等多方面的问题。IBM的Tivoli家族软件可以提供完善和高级的全局管理功能,与之对应的我们建议在数据中心配置若干台刀片服务器或若干台的PC服务器作为独立的系统监控和存储备份管理服务器,分别运行Tivoli的各模块。
存储系统架构
SAN(存储区域网)是目前存储系统架构的首选,因此存储系统的核心是2个高速SAN交换机,而磁盘阵列和磁带库都通过这个交换机连接到各台服务器上,同时通过SAN技术可以进一步实现存储虚拟化和LAN Free的数据备份。我们建议至少在数据中心配置1台IBM的DS系列磁盘阵列和一台IBM的TS系列磁带库。
如果用户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话可以在数据中心配置2台IBM的DS系列磁盘阵列,利用LVM(逻辑卷镜像)的功能实现不同磁盘阵列间的数据镜像。
—————
○温馨提示
弱电技术网--打造弱电技术第一交流平台!
会员单位请加入智能化同学实名制部分QQ群:204749145、93870552、19802552、70057821、121118826、51066099等,非会员单位加入公开群号252650957,加时注明单位和个人名称。
感谢朋友们的光临,我们一直在努力!
感谢这一刻的陪伴!您的无私分享是我们传递价值的动力!
声明:【本文为弱电技术网专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源自弱电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