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网络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4 个阶段:
远程终端联机阶段。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网络 ARPANET。计算机网络阶段。
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ISO 组织提出 OSI 开放互联网络模型。信息高速公路阶段。Internet 时代。
二、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 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三、网络功能
(一)快速通信(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快速传输内容的手段.完成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传送数据、交换信息(目前可以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二)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所谓共享资源就是 指网络中各计算机的资源可以互相通用〕比如:在办公室里的几台计算机可以经网络共用一台激光 打印机。
(三)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设置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网络中的后备机即可代替继续执行,保证任务正常完成,避免系统瘫痪,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四)分担负荷
当网上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过重时,可将部分任务转交到其他较空闲的计算机上去处理,从而均 衡计算机的负担,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五)实现分布式处理
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由网上的计算机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个任务,共同运 作并完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就是分布式处理模式。计算机网络使分布式处理成为可能。
四、网络分类
(一)按照覆盖范围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
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
(二)按拓扑结构
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三)通信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 Client/Server 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 务的提供方。
2.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
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四)按照网络中各种设备功能,
1.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外部设备、网络协议及网络软件等。它的主要任务 是负责收集、存储和处理信息,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等。
2.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即把各站点互相连接起来的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线路(即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如通信控制处理器)、网络协议和通信控制软件等。
五、网络性能
(一)速率
网络传输速率:即数据率(datarate)或比特率(bit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 率的单位是 b/s,或 kb/s,Mb/s,Gb/s 等
(二)“带宽”(bandwidth)
网络带宽: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bit/s)。
(三)吞吐量(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四)时延(delay 或 latency)
1. 发送时延——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最后一个比特结束所需的时间。
2.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3.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4.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5.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