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dler有2种拦截方式
一种是发送服务器前拦截数据,一种是接受服务器前拦截数据,下面我使用例子在告诉大家如何使用
1.拦截并修改发送数据:快捷键F11
比如我们请求数据,body为{“int”:123456},如下图:
然后我们打开Fiddler,并在Rules–>Automatic Breakpoints–>勾选Before Requests,或者按下快捷键F11
当下方出现红色向上箭头时代表已经开启拦截,这时我们出现请求接口,会发现该接口已经被拦截,然后我们再修改请求信息,然后点击黄色和绿色的按钮
这时我们会发现,发送给服务端的值变成了{“int”:456789}
2.拦截并修改返回数据:快捷键Alt + F11
比如我们返回数据,返回的body为{“code”:“10000”,“msg”:“操作成功”,“data”:{“uid”:2,“token”:“xxx”}}如下图:
然后我们打开Fiddler,并在Rules–>Automatic Breakpoints–>勾选Before Requests,或者按下快捷键Alt +F11
当下方出现红色向下箭头时代表已经开启拦截,这时我们出现请求接口,会发现该接口已经被拦截,然后我们再修改返回信息和返回状态码,然后点击绿色的按钮:
这时我们会发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变更了
除了可以修改返回的响应文本,我们还可以在Choose Respoense修改返回的文件和响应状态码如下图:
修改状态码返回:
修改返回文件:
修改返回文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