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光圈与有效通光口径
1-1、光阑
1-2、入瞳与出瞳
2、光圈的作用
2-1、镜头的通光能力:
2-2、光圈的作用
2-3、为什么变焦镜头的光圈没有定焦镜头大?
3、景深形成的光学原理
3-1、景深的定义:
3-2、景深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
3-3、景深的形成过程
4、景深控制的三要素(光圈,焦距,物距)
4-1、景深的公式:
4-2、光圈
4-3、焦距
4-4、物距
4-5、画幅
5、光圈、焦距、物距哪个对景深影响大
5-1、光圈、焦距、物距哪个对景深影响大?
5-2、前景深和后景深之比是1 :2嘛 ?
1、光圈与有效通光口径
1-1、光阑
- 定义:
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如包括:透镜的大小、照相机的光圈、底片的尺寸等;
- 分类:
限制成像光束口径,控制到达像面的光能光圈大小;
- 最大成像范围的光阑;
1-2、入瞳与出瞳
- 入瞳:
- 入瞳的性质:入瞳的位置和直径代表了入射光束的位置和口径,入瞳描述了一条光线能否通过系统。
- 出瞳:是孔径光阑通过在它后面的光学系统,在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是入射光束的出口。
- 有效通光口径:
- 成像镜组不同,导致出瞳和进瞳大小不同
2、光圈的作用
2-1、镜头的通光能力:
- 相对孔径:入瞳直径D与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表示镜头的通光能力,示作“1:n”
- 光圈系数:表达光圈大小是用光圈系数来表示,又称光圈系数、F数,光圈数用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用f/表示,如f/8; 或者用Fn表示,如F8.
光圈数:F=f/D(f为焦距,D为镜头的有效孔径)。
- 光圈系数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数越大,有效通光孔径越小,光圈越小。
光圈数越小,有效通光孔径越大,光圈越大。
2-2、光圈的作用
- 控制曝光量:改变像面照度,用光圈控制曝光量;
- 控制成像质量;
光圈较大时,远离镜头条件,像差较大 ,还会有暗角和色散 导致清晰度下降,理论上光圈越小越接近理想光学系统,清晰度会越好,但 因为衍射作用反而导致清晰度下降;
(如下图:f8光圈数时分辨率最佳)
- 控制景深
2-3、为什么变焦镜头的光圈没有定焦镜头大?
- 变焦镜头来说,因为镜筒长,镜组多,所以技术上实现起来比定焦镜头要难很多;
3、景深形成的光学原理
3-1、景深的定义:
- 纵向深度范围称为“景深”;
3-2、景深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
- 虚实结合)
- 传达思想
展现环境与人物主体的关系;
突出主体;
3-3、景深的形成过程
-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 这个能辨认的最大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比如:人的视力衡量,若小于4.8就需要配眼镜了)
4、景深控制的三要素(光圈,焦距,物距)
4-1、景深的公式:
4-2、光圈
- 与光圈数成正比,即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
- 光圈控制景深的原理
4-3、焦距
- 与景深成反比,即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 焦距与控制景深的原理
4-4、物距
- 与景深成正比,即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 物距与控制景深的原理
4-5、画幅
- 与景深成反比,及画幅越大,相同视场焦距也越大、景深越小;
5、光圈、焦距、物距哪个对景深影响大
5-1、光圈、焦距、物距哪个对景深影响大?
- 焦距,物距对景深影响更大;
- 应用中通常用光圈控制景深(因焦距、物距会改变构图);
当焦距小时,景深大,焦距占主导作用,则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就不大了,如下所示改大光圈,景深变化不大;
(注: 38-85mm焦距段,改变光圈,景深变化明显; )
5-2、前景深和后景深之比是1 :2嘛 ?
- 当物距为2m左右时,前后景深之比近似为1:2,因拍摄人像大都是这个距离,所以人们就以为前后景深之比是1:2;
- 景深计算器:可以如下的景深计算器来计算前后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