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java基础2

北溟有渔夫 2022-04-25 阅读 70
java

1、mysql语句执行顺序

from
on
join
where
group by
having
select
distinct
union
order by
我们看到on是在join和where前面的

   如果两张表的数据量都比较大的话,那样就会占用很大的内存空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表连接查询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JOIN xxx ON xxx的语法,ON语句的执行是在JOIN语句之前的,也就是说两张表数据行之间进行匹配的时候,会先判断数据行是否符合ON语句后面的条件,再决定是否JOIN。

因此,有一个显而易见的SQL优化的方案是,当两张表的数据量比较大,又需要连接查询时,应该使用 FROM table1 JOIN table2 ON xxx的语法,避免使用 FROM table1,table2 WHERE xxx 的语法,因为后者会在内存中先生成一张数据量比较大的笛卡尔积表,增加了内存的开销。

2、拦截器和过滤器的区别

https://www.cnblogs.com/panxuejun/p/7715917.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过滤器、监听器、拦截器的区别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60111
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过滤字符编码、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其工作原理是,只要你在web.xml文件配置好要拦截的客户端请求,它都会帮你拦截到请求,此时你就可以对请求或响应(Request、Response)统一设置编码,简化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如用户是否已经登录、有没有权限访问该页面等等工作,它是随你的web应用启动而启动的,只初始化一次,以后就可以拦截相关的请求,只有当你的web应用停止或重新部署的时候才能销毁。
Servlet的监听器Listener,它是实现了javax.servlet.ServletContextListen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它也是随web应用的启动而启动,只初始化一次,随web应用的停止而销毁。主要作用是:做一些初始化的内容添加工作、设置一些基本的内容、比如一些参数或者是一些固定的对象等等。
项目启动时,先启动监听器,再启动过滤器。
拦截器是在面向切面编程中应用的,就是在你的service或者一个方法前调用一个方法,或者在方法后调用一个方法比如动态代理就是拦截器的简单实现,在你调用方法前打印出字符串(或者做其它业务逻辑的操作),也可以在你调用方法后打印出字符串,甚至在你抛出异常的时候做业务逻辑的操作。拦截器不是在web.xml配置的,比如struts在struts.xml配置,在springMVC在spring与springMVC整合的配置文件中配置。

过滤器(Filter):当你有一堆东西的时候,你只希望选择符合你要求的某一些东西。定义这些要求的工具,就是过滤器。
拦截器(Interceptor):在一个流程正在进行的时候,你希望干预它的进展,甚至终止它进行,这是拦截器做的事情。
监听器(Listener):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希望获得这个事件发生的详细信息,而并不想干预这个事件本身的进程,这就要用到监听器。

四、http和https的区别

http协议和https协议的区别:
传输信息安全性不同、连接方式不同、端口不同、证书申请方式不同

一、传输信息安全性不同
1、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如果攻击者截取了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报文,就可以直接读懂其中的信息。

2、https协议: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二、连接方式不同
1、http协议: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

2、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

三、端口不同
1、http协议:使用的端口是80。

2、https协议:使用的端口是443.

四、证书申请方式不同
1、http协议:免费申请。

2、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五、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405425/article/details/105003911
TCP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进行三次握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指定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为后面的可靠性传送做准备。实质上其实就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TCP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交换TCP窗口大小信息。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发一个 SYN 报文,并指明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此时客户端处于 SYN_SEND 状态。

首部的同步位SYN=1,初始序号seq=x,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之后,会以自己的 SYN 报文作为应答,并且也是指定了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s)。同时会把客户端的 ISN + 1 作为ACK 的值,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处于 SYN_REVD 的状态。

在确认报文段中SYN=1,ACK=1,确认号ack=x+1,初始序号seq=y。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当然,也是一样把服务器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已经收到了服务端的 SYN 报文,此时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也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双方已建立起了连接。
TCP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进行三次握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指定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为后面的可靠性传送做准备。实质上其实就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TCP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交换TCP窗口大小信息。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发一个 SYN 报文,并指明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此时客户端处于 SYN_SEND 状态。

首部的同步位SYN=1,初始序号seq=x,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之后,会以自己的 SYN 报文作为应答,并且也是指定了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s)。同时会把客户端的 ISN + 1 作为ACK 的值,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处于 SYN_REVD 的状态。

在确认报文段中SYN=1,ACK=1,确认号ack=x+1,初始序号seq=y。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当然,也是一样把服务器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已经收到了服务端的 SYN 报文,此时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也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双方已建立起了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次挥手:
建立一个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要经过四次挥手(也有将四次挥手叫做四次握手的)。这由TCP的半关闭(half-close)造成的。所谓的半关闭,其实就是TCP提供了连接的一端在结束它的发送后还能接收来自另一端数据的能力。
TCP 的连接的拆除需要发送四个包,因此称为四次挥手(Four-way handshake),客户端或服务器均可主动发起挥手动作。

(1) TCP客户端发送一个FIN报文,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

(2) 服务器收到这个FIN报文,它发回一个ACK报文,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报文将占用一个序号。

(3) 服务器关闭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

(4) 客户端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五、mysql联合索引abc的问题(最左匹配原则)

https://www.cnblogs.com/liuqun/p/12655147.html

六、mysql中innodb和myisam对比及索引原理区别

https://blog.csdn.net/xufei4987/article/details/94559804

1、事务和外键

InnoDB具有事务,支持4个事务隔离级别,回滚,崩溃修复能力和多版本并发的事务安全,包括ACID。如果应用中需要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操作,则应该使用InnoDB,这样可以提高多用户并发操作的性能

MyISAM管理非事务表。它提供高速存储和检索,以及全文搜索能力。如果应用中需要执行大量的SELECT查询,那么MyISAM是更好的选择

2、全文索引

Innodb不支持全文索引,如果一定要用的话,最好使用sphinx等搜索引擎。myisam对中文支持的不是很好

不过新版本的Innodb已经支持了

3、锁

mysql支持三种锁定级别,行级、页级、表级;

MyISAM支持表级锁定,提供与 Oracle 类型一致的不加锁读取(non-locking read in SELECTs)

InnoDB支持行级锁,InnoDB表的行锁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注意间隙锁的影响

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aaa%”

4、存储

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三个文件。第一个文件的名字以表的名字开始,扩展名指出文件类型, .frm文件存储表定义,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MYD, 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是.MYI

InnoDB,基于磁盘的资源是InnoDB表空间数据文件和它的日志文件,InnoDB 表的大小只受限于操作系统文件的大小

注意:MyISAM表是保存成文件的形式,在跨平台的数据转移中使用MyISAM存储会省去不少的麻烦

5、索引

InnoDB(索引组织表)使用的聚簇索引、索引就是数据,顺序存储,因此能缓存索引,也能缓存数据

MyISAM(堆组织表)使用的是非聚簇索引、索引和文件分开,随机存储,只能缓存索引

6、并发

MyISAM读写互相阻塞:不仅会在写入的时候阻塞读取,MyISAM还会在读取的时候阻塞写入,但读本身并不会阻塞另外的读

InnoDB 读写阻塞与事务隔离级别相关

7、场景选择

MyISAM

不需要事务支持(不支持)
并发相对较低(锁定机制问题)
数据修改相对较少(阻塞问题),以读为主
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非常高
尽量索引(缓存机制)
调整读写优先级,根据实际需求确保重要操作更优先
启用延迟插入改善大批量写入性能
尽量顺序操作让insert数据都写入到尾部,减少阻塞
分解大的操作,降低单个操作的阻塞时间
降低并发数,某些高并发场景通过应用来进行排队机制
对于相对静态的数据,充分利用Query Cache可以极大的提高访问效率
MyISAM的Count只有在全表扫描的时候特别高效,带有其他条件的count都需要进行实际的数据访问
InnoDB

需要事务支持(具有较好的事务特性)
行级锁定对高并发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但需要确保查询是通过索引完成
数据更新较为频繁的场景
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
硬件设备内存较大,可以利用InnoDB较好的缓存能力来提高内存利用率,尽可能减少磁盘 IO
主键尽可能小,避免给Secondary index带来过大的空间负担
避免全表扫描,因为会使用表锁
尽可能缓存所有的索引和数据,提高响应速度
在大批量小插入的时候,尽量自己控制事务而不要使用autocommit自动提交
合理设置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值,不要过度追求安全性
避免主键更新,因为这会带来大量的数据移动

七、Mysql 索引为什么要用B+树

https://blog.csdn.net/ligupeng7929/article/details/79529072
B-树和B+树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B+树只有叶节点存放数据,其余节点用来索引,而B-树是每个索引节点都会有Data域。
Mysql如何衡量查询效率呢?磁盘IO次数,B-树(B类树)的特定就是每层节点数目非常多,层数很少,目的就是为了就少磁盘IO次数,当查询数据的时候,最好的情况就是很快找到目标索引,然后读取数据,使用B+树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个目的,但是B-树的每个节点都有data域(指针),这无疑增大了节点大小,说白了增加了磁盘IO次数(磁盘IO一次读出的数据量大小是固定的,单个数据变大,每次读出的就少,IO次数增多,一次IO多耗时啊!),而B+树除了叶子节点其它节点并不存储数据,节点小,磁盘IO次数就少。这是优点之一。
另一个优点是什么,B+树所有的Data域在叶子节点,一般来说都会进行一个优化,就是将所有的叶子节点用指针串起来。这样遍历叶子节点就能获得全部数据,这样就能进行区间访问啦。

(数据库索引采用B+树的主要原因是 B树在提高了磁盘IO性能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元素遍历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树应运而生。B+树只要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实现整棵树的遍历。而且在数据库中基于范围的查询是非常频繁的,而B树不支持这样的操作(或者说效率太低)

八、索引为什么快及索引的分类/类型 /索引的原理

https://blog.csdn.net/tongdanping/article/details/7987830
https://blog.csdn.net/sxb0103/article/details/91488713
说到索引,很多人都知道“索引是一个排序的列表,在这个列表中存储着索引的值和包含这个值的数据所在行的物理地址,在数据十分庞大的时候,索引可以大大加快查询的速度,这是因为使用索引后可以不用扫描全表来定位某行的数据,而是先通过索引表找到该行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然后访问相应的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有:主键索引、唯一索引、普通索引、全文索引、组合索引
1、主键索引:即主索引,根据主键pk_clolum(length)建立索引,不允许重复,不允许空值;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PRIMARY KEY pk_index(‘col’);
2、唯一索引:用来建立索引的列的值必须是唯一的,允许空值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UNIQUE index_name(‘col’);
3、普通索引:用表中的普通列构建的索引,没有任何限制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col’);
4、全文索引:用大文本对象的列构建的索引(下一部分会讲解)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FULLTEXT INDEX ft_index(‘col’);
5、组合索引:用多个列组合构建的索引,这多个列中的值不允许有空值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col1’,‘col2’,‘col3’);

Mysql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索引类型:FULLTEXT,HASH,BTREE,RTREE。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我们平时建表的时候都会为表加上主键, 在某些关系数据库中, 如果建表时不指定主键,数据库会拒绝建表的语句执行。 事实上, 一个加了主键的表,并不能被称之为「表」。一个没加主键的表,它的数据无序的放置在磁盘存储器上,一行一行的排列的很整齐, 跟我认知中的「表」很接近。如果给表上了主键,那么表在磁盘上的存储结构就由整齐排列的结构转变成了树状结构,也就是上面说的「平衡树」结构,换句话说,就是整个表就变成了一个索引。没错, 再说一遍, 整个表变成了一个索引,也就是所谓的「聚集索引」。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因为主键的作用就是把「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索引(平衡树)」的格式放置。

讲完聚集索引 , 接下来聊一下非聚集索引, 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提起和使用的常规索引。

   非聚集索引和聚集索引一样, 同样是采用平衡树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索引树结构中各节点的值来自于表中的索引字段, 假如给user表的name字段加上索引 , 那么索引就是由name字段中的值构成,在数据改变时, DBMS需要一直维护索引结构的正确性。如果给表中多个字段加上索引 , 那么就会出现多个独立的索引结构,每个索引(非聚集索引)互相之间不存在关联。

非聚集索引和聚集索引的区别在于, 通过聚集索引可以查到需要查找的数据, 而通过非聚集索引可以查到记录对应的主键值 , 再使用主键的值通过聚集索引查找到需要的数据,

然而, 有一种例外可以不使用聚集索引就能查询出所需要的数据, 这种非主流的方法 称之为「覆盖索引」查询,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复合索引或者多字段索引查询。 文章上面的内容已经指出, 当为字段建立索引以后, 字段中的内容会被同步到索引之中, 如果为一个索引指定两个字段, 那么这个两个字段的内容都会被同步至索引之中。

九、回表和索引覆盖

https://www.cnblogs.com/yanggb/p/11252966.html

第一遍先通过普通索引定位到主键值id=5,然后第二遍再通过聚集索引定位到具体行记录。这就是所谓的回表查询,即先定位主键值,再根据主键值定位行记录,性能相对于只扫描一遍聚集索引树的性能要低一些。

索引覆盖

索引覆盖是一种避免回表查询的优化策略。具体的做法就是将要查询的数据作为索引列建立普通索引(可以是单列索引,也可以一个索引语句定义所有要查询的列,即联合索引),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返回索引中的的数据,不需要再通过聚集索引去定位行记录,避免了回表的情况发生。

覆盖索引的定义与注意事项

如果一个索引覆盖(包含)了所有需要查询的字段的值,这个索引就是覆盖索引。因为索引中已经包含了要查询的字段的值,因此查询的时候直接返回索引中的字段值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到表中查询,避免了对主键索引的二次查询,也就提高了查询的效率。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类型的索引都可以成为覆盖索引的。因为覆盖索引必须要存储索引的列值,而哈希索引、空间索引和全文索引等都不存储索引列值,索引MySQL只能使用B-Tree索引做覆盖索引。

另外,当发起一个被索引覆盖的查询(索引覆盖查询)时,在explain(执行计划)的Extra列可以看到【Using Index】的信息。

覆盖索引的优点

1.索引条目通常远小于数据行的大小,因为覆盖索引只需要读取索引,极大地减少了数据的访问量。

2.索引是按照列值顺序存储的,对于IO密集的范围查找会比随机从磁盘读取每一行数据的IO小很多。

3.一些存储引擎比如MyISAM在内存中只缓存索引,数据则依赖操作系统来缓存,因此要访问数据的话需要一次系统调用,使用覆盖索引则避免了这一点。

4.由于InnoDB的聚簇索引,覆盖索引对InnoDB引擎下的数据库表特别有用。因为InnoDB的二级索引在叶子节点中保存了行的主键值,如果二级索引能够覆盖查询,就避免了对主键索引的二次查询。

十、sql注入如何防止sql注入

https://www.cnblogs.com/myseries/p/10821372.html
一:什么是sql注入

SQL注入是比较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之一,它不是利用操作系统的BUG来实现攻击,而是针对程序员编写时的疏忽,通过SQL语句,实现无账号登录,甚至篡改数据库。

二:SQL注入攻击的总体思路

1:寻找到SQL注入的位置

2:判断服务器类型和后台数据库类型

3:针对不同的服务器和数据库特点进行SQL注入攻击
三:如何防御SQL注入

注意:但凡有SQL注入漏洞的程序,都是因为程序要接受来自客户端用户输入的变量或URL传递的参数,并且这个变量或参数是组成SQL语句的一部分,对于用户输入的内容或传递的参数,我们应该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是安全领域里的「外部数据不可信任」的原则,纵观Web安全领域的各种攻击方式,大多数都是因为开发者违反了这个原则而导致的,所以自然能想到的,就是从变量的检测、过滤、验证下手,确保变量是开发者所预想的。

1、检查变量数据类型和格式

如果你的SQL语句是类似where id={$id}这种形式,数据库里所有的id都是数字,那么就应该在SQL被执行前,检查确保变量id是int类型;如果是接受邮箱,那就应该检查并严格确保变量一定是邮箱的格式,其他的类型比如日期、时间等也是一个道理。总结起来:只要是有固定格式的变量,在SQL语句执行前,应该严格按照固定格式去检查,确保变量是我们预想的格式,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SQL注入攻击。
  比如,我们前面接受username参数例子中,我们的产品设计应该是在用户注册的一开始,就有一个用户名的规则,比如5-20个字符,只能由大小写字母、数字以及一些安全的符号组成,不包含特殊字符。此时我们应该有一个check_username的函数来进行统一的检查。不过,仍然有很多例外情况并不能应用到这一准则,比如文章发布系统,评论系统等必须要允许用户提交任意字符串的场景,这就需要采用过滤等其他方案了。

2、过滤特殊符号

对于无法确定固定格式的变量,一定要进行特殊符号过滤或转义处理。

3、绑定变量,使用预编译语句

MySQL的mysqli驱动提供了预编译语句的支持,不同的程序语言,都分别有使用预编译语句的方法

实际上,绑定变量使用预编译
四、mybatis中的#和$的区别:

1、#将传入的数据都当成一个字符串,会对自动传入的数据加一个双引号。
如:where username=#{username},如果传入的值是111,那么解析成sql时的值为where username=“111”, 如果传入的值是id,则解析成的sql为where username=“id”. 
  2、 将 传 入 的 数 据 直 接 显 示 生 成 在 s q l 中 。 如 : w h e r e u s e r n a m e = 将传入的数据直接显示生成在sql中。 如:where username= sqlwhereusername={username},如果传入的值是111,那么解析成sql时的值为where username=111;
如果传入的值是;drop table user;,则解析成的sql为:select id, username, password, role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drop table user;
  3、#方式能够很大程度防止sql注入, 方 式 无 法 防 止 S q l 注 入 。     4 、 方式无法防止Sql注入。   4、 Sql  4方式一般用于传入数据库对象,例如传入表名.
  5、一般能用#的就别用 , 若 不 得 不 使 用 “ ,若不得不使用“ 使{xxx}”这样的参数,要手工地做好过滤工作,来防止sql注入攻击。

十一、sql优化

https://www.cnblogs.com/yunfeifei/p/3850440.html
https://blog.csdn.net/WantFlyDaCheng/article/details/113065267

https://www.cnblogs.com/liehen2046/p/11052666.html
什么时候没用
1.有or必全有索引;
2.复合索引未用左列字段;
3.like以%开头;
4.需要类型转换;
5.where中索引列有运算;
6.where中索引列使用了函数;
7.如果mysql觉得全表扫描更快时(数据少);

十二、Mysql事务、底层实现原理

https://www.cnblogs.com/HusterJin/p/13612996.html
事务的实现原理

redolog与undolog

redolog:重做日志,实现事务持久性
mysql真实数据会先存到缓冲池中,再由后台线程将数据同步到磁盘
redolog可以在数据同步失败的时候恢复数据

undolog:回滚日志,用于记录数据被修改前的信息,实现事务的原子性

十三、五层网络协议,各层功能,各层协议
https://blog.csdn.net/qq_22238021/article/details/802790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讲一下自己对TCP/IP协议的理解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12075/article/details/107110316

、网络基础:TCP协议-如何保证传输可靠性
https://blog.csdn.net/liuchenxia8/article/details/80428157
TCP协议传输的特点主要就是面向字节流、传输可靠、面向连接。这篇博客,我们就重点讨论一下TCP协议如何确保传输的可靠性的。

确保传输可靠性的方式
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方式主要有:

校验和
序列号
确认应答
超时重传
连接管理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HTTPS加密(握手)过程
https://www.jianshu.com/p/e30a8c4fa329
HTTP: 直接通过明文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
HTTPS: 采用 对称加密 和 非对称加密 结合的方式来保护浏览器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安全。
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密钥+数字证书验证身份=安全
HTTPS其实是有两部分组成:HTTP + SSL / TLS,也就是在HTTP上又加了一层处理加密信息的模块。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信息传输都会通过TLS进行加密,所以传输的数据都是加密后的数据。

传统的HTTP协议通信:传统的HTTP报文是直接将报文信息传输到TCP然后TCP再通过TCP套接字发送给目的主机上。
HTTPS协议通信:HTTPS是HTTP报文直接将报文信息传输给SSL套接字进行加密,SSL加密后将加密后的报文发送给TCP套接字,然后TCP套接字再将加密后的报文发送给目的主机,目的主机将通过TCP套接字获取加密后的报文给SSL套接字,SSL解密后交给对应进程。

、Spring 如何解决循环依赖?
https://zhuanlan.zhihu.com/p/84267654
https://blog.csdn.net/qq_36381855/article/details/79752689

、两个线程同时对同个内存变量调用了i++ 100次,结束后i值可能的变化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17958/article/details/96592990

、类加载过程
https://www.jianshu.com/p/dd39654231e0

举报

相关推荐

【Java基础】2、Java基础语法

Java基础语法2

java基础面试2

Java基础学习(2)

java基础学习(2)

Java基础学习-2

Java2 —— Java基础语法

Java基础day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