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养成了两个受益终生的习惯,第一个是运动,另外一个就是阅读和写作。
少时
我养成阅读的习惯,还要感谢我的大哥,我大哥比我大十六岁,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大哥在外面务工的时候会买各种书带回家,其中买的最多的就是故事会和山海经,这两种书基本上占据了我的大半个书柜。
所以每次我在过年时候的一个期待就是等待我的大哥回家,然后翘首以待他带来的一堆故事会和山海经。每次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我都欣喜若狂。常常不知疲倦的通宵达旦的阅读。
这个习惯一直伴随我到了初中,到了初中的时候,受以前的影响,就喜欢写一些小故事,小笑话。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写了一则笑话,寄给了出版社,但是很可惜没有收录。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晰这个笑话是:老师问同学们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起来回答说吹牛。
当然现在看来他完全不是一个笑话,但是也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创作的一个启蒙和鼓励。
这个一直鼓励着我去创作文章,发表文章和投递文章。在初一的时候,我还写了一本大概一万字的小说送给同桌,不知道他有没有珍藏到现在。
虽然我在初中的以前的阶段都没有过真正成功的创作和发表。但是已经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兴趣以及写作习惯。
高中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依然继承了自己对文学写作这块的爱好。当然由于高中的时间实在是紧张,阅读和协作基本上都在高中文化课的范畴内,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题材。平常的语文课我也是特别喜欢,然后作文也经常会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被哪来当做范文。
当然在读高中的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大家相互攀比,而年轻的时候,追求各种绚丽的文采,所以经常会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会使劲华丽的堆砌文字。我记得那个时候由于我写了一些镜花水月的内容,完全没有意义,不知所云,但是辞藻很美丽的。然后作文还被我的语文老师当众拿出来批评了。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文章必须要也有真实内容表达。真正是能够有内涵,并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者只是非常华丽空洞的语言堆砌。
所以包括我到现在的文风都是以写实计时的方式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在注意用词的手法怎么样让自己表达的更加美妙。
经典的奥卡姆剃刀理论也基本上可以概括这个道理,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次教训给我后续的影响也很大,对我来说,就是少一些花里胡哨,多一些有用的。
那个时候高中班上的环境也比较好,我们基本上争相在阅读一些小说或者名著,和各个同学暗自较劲,如何在作文里体现自己的内涵。比如我们在高中基本上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名著,也读了大量的国外晦涩的一些世界名著,比如《漂亮朋友》、《简爱》等。
有一次我记得我们有一个高中同学,他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了一篇作文,并且得到了语文老师高分的评价。那个时候我都惊呆了,原来写作还有这样的一种古风的一种风格。
可以说,从高中同学的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对于文学的追求、对于文化的追求。其实还是非常感谢语文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喜欢阅读和协作的同学的。
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说过,他说他能够跟余秋雨这样的文化大师生活在一个时代真的呼吸都是幸福的。
所以我那时候对文学的感触其实还是非常深的,我觉得它沉淀的、表达的都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文字他不是死的,他是活的,他是有呼吸的,他是有生命力的,它可以描述一切人家美好和妖魔鬼怪。
如果说看故事会是我对文学的启蒙的话,那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帮我奠定了文化在我生命中的核心位置。
大学
到了大学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天性就更加释放了一样,我记得我大学本科的时候,图书馆的书并不多。这个图书馆是属于我们东区的一个小图书馆。我干脆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规则,就是从书架的一端读到书架的另外一端,每一本和文学相关的书都读过去。
我在大一的时候,还把书架真的全部就读完了。里面有很多琼瑶写的文章,我也基本上都读过去了,那个时候对言情小说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和心得的,导致长时间心态都沉浸在琼瑶的世界里,完全出不来。
我也明白了琼瑶的电视剧,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书就已经渲染出了一个让人沉迷的世界。
我现在还记得琼瑶有一本书写了一个激情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中年老师和他女学生的伦理爱情故事。
我大学的时候也基本上不知疲倦的呆在读书,我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借书量一年是两百多本。基本上算三天就读完两本书,而且我这个排名只是排到了全校第八,我不知道排名第一的是个什么神人。
当然虽然有很多专业类的书只是借来了并没有看,或者完全看不懂就还回去了,但是大部分涉及到文学类,小说类的我还是基本上能够看完的。
所以我在大学期间的文学小说的输入其实还是非常多的。这也给我自己的写作表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基础和素材。
到了读研究生以后,我依然会保持一种协作习惯,当然可能产出的文章内容数还是相对较少的。在研究生阶段写的文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偏个人感情、个人旅行、个人游记这一块的文章。
总体上,上学期间输出的内容都比较零散,没有体系化,基本上想到哪写到哪。
工作
等到了工作以后,我觉得还是要对自己的一些内容有一些持续的沉淀,所以我要继续对专业内的一些法法和心得继续写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的话主要就是跟技术相关的,包括技术架构,技术实现,技术方案的文章。
另外一方面的文章就是关于程序员职业成长的,比如,怎么样做程序员?程序员最关注哪些点?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软技能?如何做好项目管理?等那个时候相对来说沉淀的文章数还是相对比较少,并且主要偏技术这一块。
我思考很久,最近也开始转型写SaaS应用服务类的专业文章。
一方面来说我觉得写技术类的文章可能过于深奥,并且关注面也会比较少,很多同学也看不明白。如果写程序员成长这块,我感觉深度和广度又不够,毕竟现在市面上这块的文章或者书其实已经非常多了,我不一定能写得过他们。
而我的专业一直在做SaaS服务市场。这块文章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写一些关于SaaS产品和架构方面的一些文章。
我工作也是大量tob行业的一些产品和系统能力。我可以把我平常工作里面所见所得,包括产品设计、架构、业务思考还有行业趋势都可以整理成文章。
一方面是对自己在行业深耕的业务sense沉淀下来。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把自己的优质内容输出给社会,让同行或后来者能够得到一些借鉴。
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跟同行进行一个交流,也可以给刚入门的同学提供一些基础的产品,想法或者素材。
整个中国SaaS行业发展的时间虽然比较久,但是实际上还属于整体是发展初期,因此在这一块写文章相对来说可能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并且通过文章我也可以沉淀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方法论。
这个对我来说刚好命中了我擅长的写作板块,也刚好命中了我深度思考的工作模块。
当然除了专业内的这块之外,我还会继续写一些成长和思考。
除了持续输出之外,我在现在还是会读大量的书籍,主要也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这一块,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博览群书。我现在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是一周至少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最近影响我比较深刻的还是九边老师的书。《向上生长》也算是畅销书里面比较好的书,将人如何成长的。
这本书对我影响也很深,文章就是以一种非常平实又具备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出一个人怎么样在当今的社会里面去成长,又怎么样去看待当前社会的问题。
里面大量的故事、案例以及他给的思考都完全符合我的成长轨迹,所以阅读下来非常有感触,可以说感同身受。
我自己成长的经历我觉得也比较坎坷,也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所以我也想把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习的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一方面能够帮自己做一个沉淀,另一方面也能够去给后来人一些经验和避坑。
长远来说,我希望自己是能产出一些关于专业方面的一些书籍,这些书籍面向的主要是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希望给够给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另外一条偏个人成长的路线也想沉淀出一些文章,给后来人一些成长经验,当然最好的话,希望能够产生一本畅销书。当然不是为了赚钱,更是想实现个人的价值,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些贡献。
当然写文章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能够去深度思考。让自己成长的更稳更快,每步都有对应的印记,至于结果什么样,可能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你喜欢协作,又不知道如何积累粉丝,那就像九边所说,先写下一百万字。
如果你也喜欢文字的话,欢迎跟我交流,共同成长,我的公众号:ali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