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重构
以IEEE33节点为算例,有迭代图,各个节点在重构前的电压幅值及重构前后电压幅值的对比图,优化前后网络损耗数值对比,重构优化开断支路具体情况,以及在具体某节点处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容量。
有相关文献及说明。
这段程序主要是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优化。下面我将对程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资料来源:http://imgcs.cn/5c/646943521359.html
首先,程序中定义了一个名为`Check`的函数,用于检验给定的支路组是否有重复,并与预定义的支路组`S`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交集。该函数返回一个标志位,用于判断给定的支路组是否有效。
接下来,程序定义了一些变量和常量,包括节点数、支路数、联络开关数、功率标幺化参数等。然后,定义了支路参数矩阵`BranchM`和节点参数矩阵`NodeM`,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参数。
接下来的代码是对原始网络进行处理,根据给定的断开开关矩阵,剔除支路矩阵中的断开支路,并更新节点-节点关联矩阵`NodeN`和节点分层矩阵`LayerM`。
然后,程序进行了分层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首先,初始化节点电压矩阵`V`和支路电流矩阵`J`。然后,通过回代求解支路电流矩阵`J`,再通过前推求解节点电压矩阵`V`,直到节点电压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接下来,程序计算了有功网损和无功网损,并将结果存储在相应的变量中。
然后,程序进行了一次优化,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对给定的断开开关进行优化,使得节点电压偏差和有功网损最小化。
最后,程序输出了优化前后的节点电压、断开支路、电压偏差、总有功网损等结果,并绘制了节点电压和优化过程的收敛曲线。
总的来说,该程序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优化,通过分层前推回代法计算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然后计算有功网损和无功网损,并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使得节点电压偏差和有功网损最小化。该程序涉及到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潮流计算、优化算法等知识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资料来源:http://imgcs.cn/5c/64694352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