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志的定义:程序执行过程中,记录程序运行的情况的 信息
2.日志的作用:
Log 日志,主要用于记录程序运行的情况,以便于程序在部署之后的排错调试等,也有利于将这些信息进行持久化(如果不将日志信息保存到文件或数据库,则信息便会丢失)。
日志的3个注意点
1.日志级别 (程序运行哪种级别,日志才输出)
2.日志 输出的 目的地(控制台,持久化文件数据库,...)
(日志信息 输出到哪,保存到哪)
3.日志信息的格式,日志输出的格式
这些一般是在配置文件中配置,日志依赖 会去 解析 xml文件,将数据
设置到自己的 类里面去,然后去操作
jdk3以前,system.println 去打印日志信息 打印日志信息,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system.out输出,只是你可以输出在控制台,文件里,并且可以控制日志界别,让 此级别或 更高 级别的 日志打印,简单来说,还是得我们 自己去编写 打印日志的语句,以及配合 程序运行的级别的,自动日志打印,只要我们定了 日志级别,不管是程序打印的,还是我们自己写代码打印的,都只会打印这个日志级别及其以上的日志
关于日志 level
1.共有 8 个级别,按照从低到高为:All <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 OFF
All:最低等级的,用于打开所有日志记录
Trace:是追踪,就是程序推进以下,你就可以写个 trace 输出,所以 trace 应该会特别多,
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设置最低日志级别不让他输出
Debug:指出细粒度信息事件对调试应用程序是非常有帮助的
Info:消息在粗粒度级别上突出强调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
Warn:输出警告及 warn 以下级别的日志
Error:输出错误信息日志
Fatal:输出每个严重的错误事件将会导致应用程序的退出的日志
OFF:最高等级的,用于关闭所有日志记录
2.程序会打印高于或等于所设置级别的日志,设置的日志等级越高,打印出来的日志就越少
项目中日志记录遵守哪些原则
1.注意日志级别,尤其是 info 和 error 不能用混。
2.注意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切记日志表达不清楚。
3.注意不同的代码段日志说明不能重复。
4.捕获异常后,要及时记录异常详细信息,并把异常传递到外部。
5.时刻铭记,日志的记录是为了后期查询问题带来方便,因此重要的代码务必要记录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