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正交试验法详解

01 正交试验法介绍

正交试验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试验法,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设计,通过少数的试验替代全面试验,根据正交表的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本规范只讨论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正交试验法,各因素相互影响的正交试验法在我们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用不到,所以不提。

正交表是一种特制的表格,一般用Ln(mk)表示,L代表是正交表,n代表试验次数或正交表的行数,k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m表示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

02 使用正交试验法的原因

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试验的规模很大,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试验,但是具体挑其中的哪些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我们心里拿不准,总担心不做不挑选的那些测试用例会遗漏一些严重缺陷。为了有效的、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我们利用正交试验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正交试验法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的试验设计方法。

我们用测试实例来进行说明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好处:

测试需求:

某所大学通信系共2个班级,刚考完某一门课程,想通过“性别”、“班级”和“成绩”这三个查询条件对通信系这门课程的成绩分布,男女比例或班级比例进行人员查询:

根据“性别”=“男,女”进行查询

根据“班级”=“1班,2班”查询

根据“成绩”=“及格,不及格”查询

按照传统设计——全部测试

分析上述测试需求,有3个被测元素,被测元素我们称为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取值,我们称之为水平值,所以全部测试用例个数是222=8,参见下表

图片

利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我们得到的测试用例个数是n=3*(2-1)+1=4,对于三因素两水平的刚好有L4(23)的正交表可以套用,于是用正交表试验法得出4个测试用例如下:

图片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例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测试用例。4个测试用例与8个测试用例相比测试用例个数是减少了。因素数和水平数越大越能体现用正交表的好处。

例如:对于一个四因素且每个因素均为三水平的试验,如果按照全面试验需要进行3333=81次。但是如果用正交试验法选择L9(34)正交表,n=4(3-1)+1=9次试验就可以覆盖。从这点可以说明用正交试验法能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用例和工时,节约测试成本。

扩展的正交表L8(4×24)行数为mn型的正交表中试验次数(行数)=∑(每列水平数-1)+1

例:5个3水平因子及一个2水平因子,表示为3521,试验次数=5(3-1)+1*(2-1)+1=12,即L12(35*21)

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当我们能力不足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内修!当我们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外寻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配套的学习资源,你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一份216页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宝典文档资料。以及相对应的视频学习教程免费分享!,其中资料包括了有基础知识、Linux必备、Shell、互联网程序原理、Mysql数据库、抓包工具专题、接口测试工具、测试进阶-Python编程、Web自动化测试、APP自动化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测试高级持续集成、测试架构开发测试框架、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喜欢软件测试的小伙伴们,如果我的博客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博客内容,请 “点赞” “评论” “收藏” 一键三连哦!


好文推荐

转行面试,跳槽面试,软件测试人员都必须知道的这几种面试技巧!

面试经:一线城市搬砖!又面软件测试岗,5000就知足了…

面试官:工作三年,还来面初级测试?恐怕你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头衔要加双引号…

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软件测试工作?

那个准点下班的人,比我先升职了…

测试岗反复跳槽,跳着跳着就跳没了…

包装成1年工作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我给他的面试前的建议如下

“入职一年,那个被高薪挖来的自动化软件测试被劝退了。”

4个月自学软件测试面进阿里!如何从功能测试转成自动化…我经历了什么

6000元报了培训班,3个月后我成功“骗”进了腾讯大厂,月薪15000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