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需要掌握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ARPANET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1.2互联网具有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
1.3互联网和因特网的概念
internet和 Internet的区别
1.4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单个网络实验式、互联网研究型、多层次ISP结构商业化
1.5因特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1.6主机的两种通信方式及特点
1.7三种交换技术的原理、特点、比较
“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1.网络/互联网/互连网
1.计算机网络(network,简称为网络): 由若干结点(node,其实是集线器)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连网internet(i小写):可以通过路由器把网络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称之为互连网。
3.互联网Internet(i大写): 专有名词,特指互连网的一个实现,即源于美国、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全球的、大家正用的互连网。它的前身是ARPANET。
4. lnternet是特殊的internet,即互联网是特殊的互连网。
5.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自此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使用互连网通信。人们就将1983年作为互联网诞生的时间。 1990年ARPANET关闭,完成任务寿终正寝。
2.互联网的两个基本特点
连通性
共享:资源共享(软件、硬件、信息)
3.互联网的两个组成部分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4.端系统(主机)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客户为请求方,服务器是提供方,二者使用网络核心部分进行交互。
对等方式(P2P peer to peer):通信双方地位平等。
5.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电路交换:(当主机较多时使用交换机减少连线数量)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分为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证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在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 通信:主叫和被叫双方就能互相通电话;
-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释放刚才占用的所有通信资源)。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将长报文划分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后构成分组,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为数据传输单位。
首部含有地址(目的、源)等控制信息,交换机根据首部的地址信息进行转发。每个分组的传输路径式独立选择的。
报文交换:也采用了存储转发的思想,但对数据并不分组,这造成了极大的时延。
6.路由器
路由器是互联网核心部分的成员,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它是不同的网络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
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