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
2.思路
(1)本质就是用dfs遍历求图的连通分量个数(之前做过类似的——【LeetCode79】单词搜索)dfs注意base case和递归体。
base case是非1字符和非网格外位置,如果“判断是否网格内”写在base case时后面的递归前就不用判断是否在网格内了;如果没写在base case,后面递归前就判断。
(2)如果不用这个directions的vector方向数组,就写4个dfs。
(3)为了防止重复遍历连通分量,需要将遍历过1的位置做标记——可以另外开个二维数组了,直接在grid二维数组上将元素1改为2或其他非1的数字都可。
(4)为什么每次遇到岛屿,都要用 DFS 算法把岛屿「淹了」(这个步骤就是grid[x][y]='2'
,其实改成0也是可以的)呢?主要是为了省事,避免维护visited数组。因为dfs函数遍历到值为0的位置会直接返回,所以只要把经过的位置都设置为0,就可以起到不走回头路的作用。
PS:这类 DFS 算法还有个别名叫做 FloodFill 算法。
(5)岛屿题目是个系列,另外的几个题刷到再一起总结,看这篇题解。
200. 岛屿数量 (Easy)
463. 岛屿的周长 (Easy)
695. 岛屿的最大面积 (Medium)
827. 最大人工岛 (Hard)
3.代码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pair<int,int>>directions{{0,1},{0,-1},{1,0},{-1,0}};
int num;//岛屿个数
public:
int numIslands(vector<vector<char>>& grid) {
int row=grid.size();//row行数
int col=grid[0].size();//column列数
for(int i=0;i<row;i++){
for(int j=0;j<col;j++){
if(grid[i][j]=='1'){
num++;
dfs(grid,i,j);
}
}
}
return num;//返回岛屿个数
}
void dfs(vector<vector<char>>&grid,int x,int y){
if(!isarea(grid,x,y)){
return;//如果坐标(x,y)超过网格范围,则直接返回
}
if(grid[x][y]!='1'){
return;//如果不是岛屿(1)则直接返回
}
grid[x][y]='2';//将格子标记为已遍历过
for(auto dir:directions){
int newx=x+dir.first,newy=y+dir.second;
if(isarea(grid,newx,newy)){//在网格范围内(正常)
dfs(grid,newx,newy);
}
}
}
bool isarea(vector<vector<char>>&grid,int x,int y){//判断点是否在网格内
if(x>=0 && x<grid.size() && 0<=y && y<grid[0].siz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