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

学习内容

​​一、网络层的概述​​

​​二、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三、IPv4地址的概述​​

​​四、分类编址IPv4地址​​

​​五、划分子网的IPv4地址​​

​​六、无分类编制的IPv4地址​​

​​七、IPv4的应用规划​​

一、网络层的概述

  •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网络互连,进而实现数据包在各网络之间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
    要实现网络层服务,要解决以下主要的问题:
  •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可靠传输还是不可靠传输)
  • 网络寻址的问题
  • 路由选择问题

因特网是目前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它使用TCP/IP协议栈。由于TCP/IP协议
栈的网络层使用网际协议IP,它是整个协议栈的核心协议,因此,在TCP/IP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常常被称为网际层。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02
二、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和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掩码_03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 可靠通信由网络来保证
  • 必须建立网络层的连接—虚电路VC
  • 通信双方沿着已建立的虚电路发送分组
  • 目的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之后每个分组的首部只需要携带一条这种条虚电路的编号
  • 这种通信方式如果再使用可靠传输的网络协议,就可以使得所发送的分组最终到达接收方(无差错按序到达、不丢失、不重复)
  • 通信结束之后,需要释放之前所建立的虚电路
  • 很多广域分组交换网都使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04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 不需要建立网络层连接
  • 每个分组可以走不同的路径
  • 每个分组的首部必须携带目的主机的完整地址
  • 这种通信方式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导致误码、丢失、重复、和失序
  • 由于网络本身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这就使得网络中的路由器比较简单,而且价格低廉
  • 因特网采用了这种设计思想,也就是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置于因特网的边缘(用于主机和其内部的运输层),而相对简单的尽量大努力的分组交付置于因特网核心。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_05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06
三、IPv4地址的概述

  • IPv4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或者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32比特的标识符
  • IP地址由因特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点分十进制方法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07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08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09
四、分类编址IPv4地址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10
(一)、A类地址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11

(二)、B类地址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12

(三)、C类地址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13
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14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15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_16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层_17
五、划分子网的IPv4地址

  • 32比特的子网掩码可以表明分类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被借用了几个比特作为子网号
  • 子网掩码使用连续的比特1对应网络号和子网号
  • 子网掩码使用连续的比特0来对应主机号
  • 将划分子网的IPv4地址与其对应的子网掩码进行逻辑运算就可以得到IPv4地址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层_18
    子网掩码的划分练习题,具体详细解题请看博客:​​​子网掩码的划分​​​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19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20
    默认的子网掩码是指在未划分子网的情况下使用的子网掩码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21

六、无分类编制的IPv4地址

  • 划分子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特网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但是数量巨大的C类网因为其他地址空间太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而因特网的IP地址在加速消耗,整个IPv4地址空间面临全部耗尽的威胁。
  • 为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采用五分类编制的方法来解决IP地址的紧张问题,同时还专门
    成立了IPv6工作负责研究新版本彻底解决IP地址耗尽的问题。
  • 1993年,IETF发布了无分类域间路由器选择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的RFC文档
  • CIDR消除了A,B,C类地址,以及子网划分的概念
  • CIDR可以更加有效的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并且可以在新的IPv6使用之前允许因特网的规模继续增长
  • CIDR采用斜线记法,或者称为CIDR法,就是在IPv4地址的后面添加斜线/,在斜线的后面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比特数量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_22
我们只要知道CIDR地址块的任何一个地址,就可以知道该地址块的全部细节:

  • 地址块的最小地址
  • 地址块的最大地址
  • 地址块的地址数量
  • 地址块聚合某类网络(A类、B类、C类)的数量
  • 地址掩码(也可以称为子网掩码)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_23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_24
    路由聚合(构造网)
  • 网络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具体

若路由器查表转发分组时有多条路由可选,则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那条,这称为最长前缀匹配,因为这样的路由更加具体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计算机网络_25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子网_26
七、IPv4的应用规划
计算机网络学习(六)—网络层概述以及相关习题_网络层_27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