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阶谓词逻辑中量词只能作用在个体词上,二阶逻辑可以作用在谓词上。
2、命题公式通过赋值01来判断真假,一个公式A需要通过解释来判断真假,一个公式可以有多种解释,
公式里的个体可以赋予不同的个体,里面的谓词可以赋予不同的性质和关系,还可以用不同的个体域来解释量词,所以一个给定的公式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了解释就可以分公式的类型了,公式分可满足式,永真式,矛盾式,等值式。
3、如果个体域是有限的,那么不通过量词也可以表达公式的意思。当个体域是无限的,那就需要量词,因为我们规定 公式是有限长的,当个体域是无限的,就不能通过枚举来表达公式了。
等值式子:
1、去掉量词(有限)
2、量词的否定
3、量词辖域的收缩和扩张
]
1、通过考虑B的两种情况可以证明:
首先该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B不包含x
如果B=0那么B在两端都不起作用,如果B = 1那么右边始终为真,左边对于每个x,式子都为真,所以 总共为真。从左端到右端叫收缩,从右端到左端叫扩张,因为原来B在外面,现在在里面去了。
3、7为什么是这样呢?首先将括号里面通过蕴含等值式子去掉蕴含符号,然后将任何量词放进去,再利用量词否定和蕴含等值式子,可以得到右边的式子。
与7形成对照的是第四个等值式子,如果B在前面,那么全称量词就会变。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对于所有的x同时具有A和B两个性质,等价于所有x具有A性质并且所有x具有B性质。对于或而言,对于所有x要么具有A性质要么具有B性质,右边所有x具有A性质或所有x具有B性质,右边成立,左边必然成立,但是左边成立右边不一定成立。
对于偶数奇数,对于左端为真,右端为假,两边不等值,所以对与不成立。
(2)还用偶数奇数解释,对于与,左边存在x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右边存在x自然数是偶数,并且存在x自然数是奇数,右边是对的,左边是错的。
为什么要用换名规则,因为全称量词对或没有分配律,所以不能直接将全程量词提出去。
第三行把G(z, y)当作B, 第四行,把F(x)当作B;
可见前束范式是不唯一的,因为我们也可以对第一个x换成z。
注意是推理定律,不是等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