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伪工作者,低层次重复
刚入职场时,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一个新的公司,觉得工作上有好多东西要学,每项任务都充满了挑战,你自己可能也每天满怀斗志,认为只要努力,未来充满了一切可能。
时间久了,你发现再难的工作,再复杂的事情,都有一定的套路,只要掌握这个套路,工作就可以很省心了。只是日复一日,你发现你的工作能力没有任何精进,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工作经验。
一个平面设计师如果在一家公司主要产品详情图,包装设计,刚开始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工作一两年后,就知道每张图如何做的套路了,可能她每天可以做很多张,但她不会再去思考这是否是用户想要的展示,是否可以增加点击率。
一个初入职场的教师,刚开始要每天练习讲课,做习题,批课,后来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他可能会把同一份讲义用10年。他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增长吗?不见得。
做销售的,有销售技巧的套路,做外贸的,有外贸谈单子的技巧,做策划的,有策划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和工作1年的经验是一样的,因为他只不过是把同一份经验重复用了10年。
努力10000小时你真的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可能你只不过是在低层次的重复,你的思维方式已经受周围环境固化了,没有任何成长。
如果你想花10000小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就不要低水平的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如果是那样机器就可以替代你。你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及设置阶段性的目标,有战略有方法有反馈的去执行。
有目标、有方法的刻意练习
02 懒得思考 不注重学习
读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句流行语已经在网上被说烂了,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有吸收到书中的知识吗?吸收后有行动力吗?
读书最熟悉的场景,你在试卷上看到一道题,你认识它,也知道老师在课上讲过多遍,甚至你自己在课下也做了几遍,但你就是不知道如何解。下一次考试的时候,同样类型的题,只是换了一个概念或者数字,你仍然不会。
你真的深刻理解解这种类型的题了吗?
工作上也是,同事领导讲了几遍,自己还是会犯些小错误。数据报表上的参数是错的,价格不是多个小数点就是少个小数点。工作1年了,能力却没有任何提升,虽然能勉强应付工作,但从来不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懒得思考,懒得总结,放任自己得过且过,温水煮青蛙般的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许在别人眼中你是一个勤奋努力、兢兢业业的员工,但只不过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欺骗了别人,但欺骗不了自己。
你想过吗?懒得思考,不愿意学习,你不仅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升职加薪的机会,还有抵御工作竞争风险的机会。
于思考
03 不愿意多维度的接受新的知识
工作中我们还容易犯一个错误,尤其是老员工,工作几年后,在职场有一定资历后,就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尤其不愿意接受小辈的意见。
公司来的新员工,给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第一反应是抵触,潜意识里就认为“你小子盐都没我吃得多,工作经验也没,还在我面前装。” 有资历的人在一条路上走得久了,就很自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比较强,也不容别人的质疑,这就像清朝的闭关锁国,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总觉得别人的配不上自己。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有个观点,厉害的人总是占极少数的,因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仅愿意花10000个小时来持续努力,他还讲究策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里面。而大多数人做不到,是因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都是反人性的,人本性是懒惰的,要突破,就需要克制,和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做斗争。
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因为这条路是苦的,你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去,高度专注的去做,你不仅要抵抗住诱惑和外界的声音,还要心里有谋略眼里有章法的刻意去练习。
高度、专注
04 刻意练习 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爱因斯坦说,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叫荒谬。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要研究透一个技能或专长,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成为专业人士。
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呢?
一、做任何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和问题。
二、有战略性地刻意练习。明确目标,学会设置分阶段的目标,并要及时反馈效果,改进。
三、学会记录和总结。当你发现某个工作方法,给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定要记录。
四、向行业优秀的专家或高手学习,总结有效的方法,并高强度训练。
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不仅要花10000小时,还要懂得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因果关系加强练习。再也不要相信,足够刻苦努力,坚持久一点,自己的水平就能提高了。不然为什么80%的人都学过英语,但真正听得懂能说的人却那么少,而这也是市面上英语课程永远火爆的原因。
10000小时定律本身没什么错,它只不过是必要条件,最关键的是你要带上脑子,有战略有方法的学习,并刻意为之,你才有机会真正在某个领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