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fmql之ubuntu移植

往复随安_5bb5 2024-09-12 阅读 16

官方资料:ubuntu18的压缩包

目的:放到SD卡中启动ubuntu(官方是放在emmc中)

教程:99_FMQL45_大黄蜂开发板跑ubuntu18.04.docx

其中,format_emmc_ext4.txt对emmc的分区是512M(放上述文件)、512M、剩余内存(放ubuntu)。

因为没有emmc,所以把ubuntu放到SD卡中,从SD卡启动。

  •         mmcblk0p1(100M)            FAT格式        放BOOT.bin等文件
  •         mmcblk0p2(512M)            FAT格式        空白
  •         mmcblk0p3(剩余部分)       EXT4格式     放ubuntu系统

压缩包放到mmcblk0p3,sudo下输入命令:

  •         tar -xvf ubuntu-20190610.tar.bz2
  •         sync

把上述命令中的mmcblk1p3改成mmcblk0p3即可

  •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P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mcblk0p3 rootfstype=ext4 rootwait rw'
  •         mmc dev 0 && mmc rescan && load mmc 0:1 0x2000000 image-mini.ub && bootm 0x2000000

输入第二个命令后会自动启动ubuntu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fmsh

重启后默认进入kernel,也就是说,uboot下的setenv要每次都设置。

可以在setenv之后输入命令saveenv,这样每次重启就可以只输入第二个命令了。

在根目录下和tmp目录下均创建一个test的文件夹,重启后,根目录下的test还在,而tmp下的test没有了:

为何有buildroot的ip,且如此之多。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