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点续传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在文件传输中出现中断后恢复传输而无需重新开始传输整个文件。这在文件传输较大、网络不稳定、带宽有限等情况下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实现断点续传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相互配合。以下是一般的实现步骤: 客户端发起文件上传请求时,向服务端发送一个 HTTP 请求,包含文件名、文件大小等信息。 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根据文件名和文件大小创建一个空文件,并返回已经上传的文件大小,如果之前有部分数据已经上传过,那么服务端可以根据已上传的大小确定从哪个位置开始上传。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已经上传的文件大小后,可以根据已上传的大小计算出下一次应该从哪个位置开始上传。 客户端将文件切分为多个小块,每个小块的大小一般为几十 KB 或几百 KB,将每个小块的数据上传到服务端,并在每个小块的末尾添加一个分界符,标记上传结束。 服务端接收到每个小块后,将其存储到文件对应的位置,等待下一次上传。 如果上传过程中出现中断,客户端可以记录已经上传的文件大小和已经上传的小块数,下次上传时从上一次中断的位置开始继续上传。 总的来说,断点续传的实现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相互配合,并需要考虑文件上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