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内存泄露的几种情况(笔记)

静态集合类

静态集合类,如HashMap、LinkedList等等。如果这些容器为静态的,那么他们的生命周期与JVM程序一直,则容器中的对象在程序结束之前不能被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简单而言,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尽管短生命周期的对象不再使用,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和静态集合导致内存泄漏的原因类型,因为单例的静态特性,他的生命周期和JVM生命周期一样长,所以如果单例对象如果持有外部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外部对象也不会被回收,那么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内部类持有外部类

内部类持有外部类,如果一个外部类的实例对象的方法返回了一个内部类的实例对象,这个内部类对象被长期引用了,即使外部类实例对象不再被使用,但由于内部类持有外部类的实例对象,这个外部类对象将不会被垃圾回收,这也会造成内存泄漏

各种链接,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IO连接等

各种链接,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IO连接等。
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当不再使用时,需要调用close方法来释放与数据库的连接。只有连接被关闭后,垃圾回收器才会回收对应的对象。否则,如果在访问数据库的过程中,堆Connection、statement、ResultSet不显性地关闭,将会造成大量的对象无法被回收,从而引起内存泄漏。

变量不合理的作用域

变量不合理的作用域。一般而言,一个变量的定义的作用范围大于其使用范围,很有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及时地把对象设置为null,很有可能导致内存泄漏的发生。

改变哈希值

改变哈希值,当一个对象被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以后,就不能修改这个对象中的那些参与计算哈希值的字段了。否则,对象修改后的哈希值与最初存储进HashSet集合中时的哈希值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contains方法使用该对象的当前引用作为的参数区HashSet集合中检索对象,也将返回找不到对象的结果,这也会导致无法从HashSet集合中单独删除当前对象,造成内存泄漏

缓存泄漏

内存泄漏的另一个常见来源是缓存,一旦你把对象引用放入到缓存中,他就很容易遗忘。比如:之前项目在一次上线的时候,应用启动奇慢,直到夯死,就是因为代码中会加载一个表中的数据到缓存中,测试环境只有几百条数据,但是生产环境有几百万的数据。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使用WeakHashMap代表缓存,此种Map的特点是,当除了自身有对key的引用外,此key没有其他引用那么map会丢弃此值。

监听器和回调

内存泄漏第三个常见的来源是监听器和其他回调,如果客户端在你实现的API中注册回调,却没有显示的取消,那么就会积聚。
需要确保回调立即被当作垃圾回收的最佳方法是只保存它的弱引用,例如将他们保存为WeakHashMap中的键。

通过内存情况(histo直方图)可以说明的问题

  • 频繁创建的java对象:死循环、循环次数过多
  • 存在大的对象:读取文件时,byte[]应该边读边写。如果长时间不写出的话,导致内存占用过大
  • 存在内存泄漏

通过线程分析主要关心的三个方面

  • web容器的线程最大数。比如:Tomcat的线程容量应该略大于最大并发数
  • 线程阻塞
  • 线程死锁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