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公务员、医生、打工仔,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昨日亲戚们聚会,我在去之前感觉有些忐忑。原因是我和亲戚们的职业类别完全不同,几乎格格不入。无论是长辈,还是同辈,大部分都是体制内工作,虽然行业有所区别,但是都捧着铁饭碗,这让我妈对我在众亲戚前露面非常没有信心。所以我在就业以后,已经有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被我妈允许参加大型亲戚聚会了。

家住北方小城,出身于普通公务员家庭。多年来家里灌输的理念就是,只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才叫正式工作,具体排序如前。在此之后,铁路河务、央企国企、民营500强,也勉强可以算是工作不错。普通私企、开店、创业等,被称为没有正式工作。自由职业、兼职工作则直接被划为没有工作、社会游民的范围。

我在即将毕业时,家里已经给我联系到一个体制内单位的工作,我的条件完全符合当年招人的标准,只待进去做几年合同制,参加考试转为正式的事业编。关键是这个单位与我家的直线距离不到200米。除了钱不多之外,没别的毛病。

可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执意出来自己找工作,原因有二,一是不甘心在那个单位整日里做着沉闷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二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掌控。其中第二个原因为主要原因。

我妈非常爱孩子,这点还要加个标注,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她从来不会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和对将来的规划,而是强制性的告诉孩子们,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我在逃离家庭后,一长段时间她不肯原谅我。

逃离带给我的结果是过了十年的艰苦生活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我非常满意于第二个结果。

因为与亲戚们失联已久,彼此不知近况,我在与他们接触时,有很强的自卑感。在家里一再被父母贬低工作,使我跟同辈亲戚相见时自觉矮人家一头。

三大桌的亲戚,有高学历的双博士组合、非常稳定的公务员+教师组合、钱途前途双赢的做生意+军官组合,像我这样在私企打工的人,在我妈看来稳稳的处于生物链的最低端。

见面之后,惊叹20年未见的变化之余,肯定还是要互相关心一些关于工作、收入、车房的实质性问题。听了亲戚们的吐槽,综合来看,体制内外的工作各有利弊。

私企的工作与体制内相比,确实不够稳定,压力较大,但工资水平一般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上调,不同职级工资差额非常大,通过努力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小城体制内人员(尤其是普通岗位)的工资几乎多年不动,涨的机会很少,即使有所上涨,幅度也很小,加上福利,综合收入也不算高。

社会上普遍对公务员、事业编工作会有误解,认为这类工作非常轻松,一杯茶、一张报,一天就过去了,其实并非这样。基层公务员工作同样非常辛苦,早出晚归是最常见的情况,而且有些岗位甚至没有双休,法定节假日也未必都能休得完,随时有事叫回岗位。7月份,我们县经历了龙卷风灾害,当晚,群众在家安然入睡的时候,全县几乎全部基层公务员被召回岗位,通宵与消防、急救人员一起奔波在救灾防灾一线。

长期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在遇到工作变化时,转型非常困难,如果既没有专业技能,又难以接受社会地位的改变,那么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差。

我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普通公务员,正科级,55岁退入二线,忙了一辈子,不适应赋闲在家,想出去找个工作散散心,但是没有任何专长,年纪又大了,不好找。有人推荐他去看大门,在那呆了两小时就不干了,原因是老板过来时,他按照向来的社交方法上前让烟,老板没接,他感觉受了莫大的轻视,立刻不干了,好在老两口工资都不低,并不是非要找工作养家。在家闷了几年不太出门,最终闷出了重病。

同龄人之间更有话题,深谈之后,他们羡慕我的收入相对较高、有专业技能,我羡慕他们的工作更为稳定、压力较小,不同类型工作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由于环境固化、惯性思维,导致小城当地很多人无法转变长期以来的看法。但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体现自身价值,可以安身立命,都是不错的工作。

以前在我妈的洗脑下,一直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非常自卑,本次亲戚聚会打开了我一个很久的心结,消除了我的职业自卑感。

张三是公务员,李四是医生,而我做了打工仔,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