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计算机网络 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殇感故事 2022-04-14 阅读 114
网络

实验名称

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实验地点

天上人间

同组人员

实验仪器

(软件、硬件

环境)

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Student

硬件:PC

实验目的(要求)

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②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实验内容和步骤

(硬件类为:

原理、主要步骤、电路原理图等)

(软件类为:

数据结构、算法、主要步骤、界面等)

任务一:

  1. 准备工作:

连接交换机和四台PC机,组成一个简单的以太网,配置IP地址。

 

 

 

(检查是否连接成功,只展现部分。)

实验结果

或结论

2.捕获数据包:

进入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EventListFitters,令其显示ICMP事件。单击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O向PC2发送的数据包;单击AutoCapture/Play自动捕获执行按钮,捕获数据包。当PC2发送的响应包返回PCO后通信结束,再次单击AutoCapture/Play按钮,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3.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第二个数据包(即PCO到Swircho的数据包),单击其右端Info项中的色块。注意弹出窗口项端的街口信息——PDU Information at Device:Switch0,即当前查看的是父换机Switch0上的PDU信息。在弹出窗口中选择InboundPDUDetails选项卡观察其中Ethernet<以太网,对应的封装格式。重点观察第一个字段PREAMVBLE的组成,DEST MAC和SRC MAC

 

4.观察交换机是否会修改以太网帧各字段的取值(不会):

 

任务二:观察广播以太网帧的封装

  1. 捕获数据包:

 

 

2.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心得和建议

(1)任务一中,观察到的以太网帧封装格式中前导码学段的取值是什么?阐述其在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答:以太网帧封装格式中前导码学段的取值是:101010...1011;

作用:用来进行时钟同步和帧定界

(2)任务一中,Switcbo在转发数据帧时是否修改其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

答:否。

(3)交换机接收数捃帧后,依据仕么判析该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或依据什么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答:依据数据帧中的DEST.MAC地址:广播:255.255.255.255.(全F的),单播:不是全1的。或者根据DES IP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知道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以及了解广播帧和单播帧,通过验证性实验证实了理论知识,熟悉了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简单应用。

评 语

得 分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