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培训还不少,培训的内容不单是公有云、私有云产品,更多的是行业解决方案、客户案例。并且也汇总了多种场景下如何使用云平台,比如用户已经用了IDC如何使用公有云、用户已经用了其他品牌公有云那我们是否还有机会、用户新业务该选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培训并不复杂,因为已经明确了问题,那么离找到答案也就不远了。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是一直在持续思考的,也在持续的探究着答案在哪里。关于行业解决方案和客户案例的介绍这些都是应用层的行业场景,作为培训需要讲清楚这些,可是这些的确和云计算产品层关联不大。行业场景和需求千差万别,那么剥离了行业属性后的解决方案与客户案例还剩哪些呢?还剩下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实现业务两地三中心部署、如何实现业务快速弹性伸缩、如何将数据库在多个可用区之间构建主从关系、如何实现容灾备份、如何对数据实现安全可靠的存储传输与使用……
技术解决方案培训了多次之后发现这些都是通用的,可以复制到“任何”案例中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好办了,就把所有遇到的技术解决方案汇总起来,然后抽取出来可复用的功能模块,问题也就会明确了,就是找到这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模块,离找到答案也就不会远了。
都会有哪些解决方案模块呢?经常想到的就有业务实现同城高可用、业务实现两地三中心部署、数据异地备份、业务和数据迁移、数据高可靠存储、数据加密及安全防护、网络DDoS防护、应用层采用WAF防护还有成本优化等等。这些可以算作公有云,不是还有私有云、混合云么,那再加上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托管应用,以及采用多个云平台部署、在全球范围部署业务的全球部署,加上网络优化、CDN加速、Redis加速、主机性能提升等性能优化的部分。
按照哪些维度拆分呢?看到过AWS提出的云采用框架中有五大核心支柱,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性能效率、成本优化、卓越操作,Azure也有同样的云采用框架。云采用框架和五大核心支柱正好提供了参考,按照这些来进行分类就行了。
将每个可复用的解决方案模块进行细化,只需关注模块内的功能实现和使用注意事项就行了,在设计技术解决方案时直接勾勾选选就可以设计完成,就像大夫开中药药单一样,黄连、白芷、三七各几钱,开好药单去按药单抓药即可,岂不是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过整理这些好像看起来不太容易^_^
有了技术解决方案,再结合行业场景、增加满足行业需求的模块,就能组成完整的用户解决方案了。在培训过程中对用户案例的解析其实也是这样的过程,分为行业场景和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