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DCB与TGD区别

他说Python 2023-07-27 阅读 28

DCB(Differential Code Bias 差分码偏差)是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GNSS)中,通过不同信号得到的观测值之间存在的系统性偏差,即相同频率不同码之间存在的偏差(如P1-C1、P2-C2等),以及不同频率之间存在的偏差(如P1-P2)

时间群延迟 (TGD) 改正 卫 |星内部 L1、L2信号从产生到发射的时延之差。当使用单频接收机时,用Tgd改正所观测的结果,以减小电离层效应影响提高定位精度;当采用双频接收机时,就不必要采用这个时延差改正。该值在定位计算中,最终应用在卫| 星钟差计算中。 

 

IFB:伪距、载波频间偏差;CDMA技术的导航卫| 星系统,其系统内所有卫 |星使用相同的频率,通常接收机端的硬件延迟是相同的;FDMA技术的导航卫| 星系统,不同卫| 星一般采用不同的频率,因此,不同卫| 星信号在接收机内部产生的通道延迟也不一样。因此,星间单差一般无法消除

 

ISB:系统间偏差;

多系统GNSS伪距单点定位中的ISB可以解释为GNSS系统时间差(如GPS时和BDS时的差异)与不同GNSS系统对应接收机伪距硬件延迟差异的综合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

含义是指以底面面积为一个单位面积,沿信号传播路径从接收机到卫| 星贯穿整个电离层的一个柱体中所包含的总电子数,

 

 

码偏差与差分码偏差:

         码偏差(又称硬件延迟),是GNSS信号在卫| 星或者接收机硬件通道内的时延偏差,数值大小与信号通道相关。

 

对于卫| 星码偏差,可以理解为从信号生成到天线相位中心(GNSS观测量以天线相位中心为计算基准)的延迟,过程包括信号生成、解调、上变频、发射机到卫| 星天线相位中心;

对于接收机码偏差,可以理解为从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到信号捕获跟踪的延迟,过程包括射频前端和基带数字信号处理

         差分码偏差是指不同类型的GNSS信号的码偏差之间的一次差,按照频率相同或者不同又可以细分为频内偏差和频间偏差。

 

         由此可知,码偏差是绝对量而差分码偏差是相对量。由于GNSS卫| 星钟差参数基准通常定义在一个指定观测量(如BDS B31)或某两个频率的消电离层组合观测量(如GPS P1P2与Galileo E1+ESa)上,使用不同卫| 星钟差参数基准的观测量时,需引入DCB参数进行卫| 星硬件延迟偏差改正。因此,差分码偏差DCB参数是卫 |星导航定位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广播星历播发参数中与之相关联的参数包括时间群延迟(Timing Group Delay, TGD)、广播群延迟(Broadcast Group Delay, BGD)和信号间偏差改正(Inter-Signal Correction,  ISC) 。随着多模多频GNSS的发展,与GPS新增的民用导航信号以及BDS, Galileo播发的新信号相关的电离层及精密定位研究中需要对应的DCB改正信息,一方面原有的GPS及GLONASS DCB产品难以满足多模GNSS精密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的多模GNSS DCB产品种类不一,相互间无法耦合,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多模多频GNSS的应用需求,开展多模多频GNSS DCB参数的统一处理研究。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