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


一、概述

  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第一阶段(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集成度低,体积大,功耗高,运行速度慢,操作复杂。
  • 第二阶段(1957-1964):晶体管计算机
    特点:相对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可靠性高,配备显示器。
  • 第三阶段(1964-1980):集成电路计算机 特点:操作系统诞生。
  • 第四阶段(1980-至 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特点:集成度高,速度快,体积小,价格低,用途广泛。
  • 第五阶段( f u t u r e)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
  1. 计算机的分类
    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迷你计算机(普通服务器)、工作站、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
  2. 计算机的体系与结构
    冯·诺伊曼体系:将程序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的计算机设计概念结构,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补码

  4. 现代计算机的结构:以存储器为核心,解决冯·诺伊曼体系瓶颈问题(CPU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性能差异)。
  5.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02

  6. 计算机的层次
  7.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主存_03

  8. 计算机的字符与编码集
    字符编码集的历史:ASCII码 --> Extended ASCII码
    中文编码集:GB2312、GBK、Unicode(统一码、万国码)

二 、组成

  1. 计算机的总线与I/O设备
    a.计算机的总线(Bus)
    概述:连接多个设备或者接入点的数据传输通路。
    作用: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
    分类:片内总线(高集成度内部的信息传输线)、系统总线(细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是CPU、主内存、IO设备、各组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总线的仲裁:为了解决总线使用权的冲突问题,三种方法:链式查询、计时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
    b.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字符输入设备:键盘
    图形输入设备:鼠标、数位板、扫描仪
    图像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
    c.输入输出接口的通用设计
    数据线:I/O设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传送线(单向&双向)。
    状态线:I/O设备状态向主机报告的信号线。
    命令线:CPU向I/O设备发送命令(读写信号、启动停止信号)的信号线。
    设备选择线:主机选择I/O设备进行操作的信号线。
    d.CPU与I/O设备的通信
    程序中断:提供低速设备通知CPU的一种异步的方式,CPU可以在高速运转的同时兼顾低速设备的响应。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2.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主存_04

  3. 计算机的存储器
    a.存储器的分类:
    按照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内存、U盘、固态硬盘)、磁存储器(磁带、磁盘)
    按照存取方式:随机存储器RAM(随机读取,与位置无关)、串行存储器(按顺序查找,与位置有关)、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
    b.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05

  5. 缓存-主存层次:局部性原理,在CPU与主存之间增加一层速度快容量小的Cache,解决主存速度不足的问题
    主存-辅存层次:局部性原理,主存之外增加辅助存储器,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局部性原理:是指CPU访问存储器时,无论是存取指令还是存取数据,所访问的存储单元都趋于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连续区域中。
  6.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补码_06

  7. c.计算机的主存储器
    内存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通过电容存取数据,掉电将丢失所有数据
    d.计算机的辅助存储器
    e.计算机的高速缓存
    工作原理:命中率是衡量缓存的重要性能指标,理论上CPU每次都能从高速缓存取数据的时候,命中率为1。
  8.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主存_07


  9.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08

  10. 高速缓存的替换时间:当缓存没有数据,需要从主存载入数据的时候。
    高速缓存的替换策略:随机算法、先进先出算法(FIFO)、最不经常使用算法(LF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
  11. 计算机的CPU
    a.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机器指令的形式:操作码(指明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地址码(给出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
    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数据传输、算术逻辑操作、移位操作、控制指令;
    机器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寻址(顺序寻址+跳跃寻址)、数据寻址(立即寻址(速度快)+直接寻址(寻找操作数简单)+间接寻址(寻址范围大,速度慢))
    b.计算机的控制器
    作用:控制器是协调和控制计算机运行的。
    组成:程序计数器(存储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时序发生器(发送时序脉冲)、指令译码器(控制器的主要部件之一,翻译操作码+地址码)、指令寄存器(控制器的主要部件之一,从主存或缓存存取计算机指令)、主存地址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正要访问的内存地址单元)、主存数据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正要读或写的主存数据)、通用寄存器(比一般专用寄存器大,可以暂时存放或传送数据或指令,可保存ALU的运算中间结果)。
    c.计算机的运算器
    作用:进行数据运算加工。
    组成:数据缓冲器(输入缓冲暂时存放外设送过来的数据,输出缓冲暂时存放送往外设的数据)、ALU(算术逻辑运算)、状态字及寄存器(存放运算状态和运算控制信息)、通用寄存器(比一般专用寄存器大,可以暂时存放或传送数据或指令,可保存ALU的运算中间结果)。
    d.计算机指令执行的过程
    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12.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补码_09

CPU的流水线设计:因运算器和控制器不能同时工作,CPU的综合利用率并不高,所以CPU的流水线设计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提高大概3倍。

三、计算

  1. 进制运算的基础知识
    进位制:即进制,是一种计数方式,亦称进位计数法,有限种数字符号来表示无限的数值。
    传送门——>关于进制转换推荐看文
  2. 二进制数据的表示方法
    a.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
    原码表示法: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规定符号位位于数值的第一位;表达简单,容易理解,但运算复杂。
    b.二进制的补码表示法
    定义: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10

  4. 引入目的:为了消除减法(未完全实现)引入补码的概念,使用正数代替负数。
    规律:负数的补码等于反码+1,如十进制数-7,反码表示为1,1000,补码表示为1,1001。
  5.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主存_11

  6. c.二进制的反码表示法
  7.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12

  8. 引入目的:找出原码和补码之间的规律,消除转换过程中的减法操作。
    规律:负数的反码等于原码除符号位外按位取反,如十进制数-7,原码表示为1,0111,反码表示为1,1000。
  9.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13

  10. d.小数的二进制补码表示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14

  12. 上述两个整数的反码补码计算规律同样适用。
  13. 二进制数据的运算
    a.定点数与浮点数
    定点数:小数点固定在某个位置。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符号、阶码、尾数
  14.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主存_15

  15.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单精度± (2-2^-23) × 2127
    双精度± (2-2^-52) × 21023 其中大于浮点数绝对值最大的数为上溢,小于绝对值最小的数据为下溢。
    浮点数的规格化:尾数使用纯小数、尾数最高位必须是1。
    b.定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数值位与符号位一同运算,并将符号位产生的进位自然丢掉(模2^n舍去)。
  16.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16

  17. 举两个小栗子计算题(整数和小数):
  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17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补码_18

  20. 减法运算:将B[补码]转换成-B[补码]来计算,其中-B[补码]=B[补码]连同符号按位取反,末尾加1,例如B[补码]=1,0010101 ,则-B[补码]=0,1101011。
    举个小栗子计算题:
  21.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19

  22. c.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步骤:对阶(使得阶码一致,尾数才可以运算)–>尾数求和–>尾数规格化–>舍入–>溢出判断
    运算:先进行对阶,后与定点数的加减法相同。
    举个小栗子计算题:
  23.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20


  24.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计算机组成原理_21


  25.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补码_22


  26.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总结一_数据_23

  27. d.浮点数的乘除法运算
    乘法:阶码相加,尾数求积。
    除法:阶码相减,尾数求商。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