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门(序)
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门(正式开始)
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门【第一天-链表】
文章目录
前言
力扣707.设计链表
设计链表的实现。您可以选择使用单链表或双链表。单链表中的节点应该具有两个属性:val 和 next。val 是当前节点的值,next 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引用。如果要使用双向链表,则还需要一个属性 prev 以指示链表中的上一个节点。假设链表中的所有节点都是 0-index 的。
在链表类中实现这些功能:
- get(index):获取链表中第 index 个节点的值。如果索引无效,则返回-1
- addAtHead(val):在链表的第一个元素之前添加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插入后,新节点将成为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 addAtTail(val):将值为 val 的节点追加到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 addAtIndex(index,val):在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之前添加值为 val 的节点。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该节点将附加到链表的末尾。如果 index 大于链表长度,则不会插入节点。如果index小于0,则在头部插入节点。
- deleteAtIndex(index):如果索引 index 有效,则删除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
示例:
My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MyLinkedList();
linkedList.addAtHead(1);
linkedList.addAtTail(3);
linkedList.addAtIndex(1,2); //链表变为1-> 2-> 3
linkedList.get(1); //返回2
linkedList.deleteAtIndex(1); //现在链表是1-> 3
linkedList.get(1); //返回3
提示:
所有val值都在 [1, 1000] 之内。
操作次数将在 [1, 1000] 之内。
请不要使用内置的 LinkedList 库。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x):
self.val = x
self.next = None
class MyLinkedList:
def __init__(self):
self.size = 0
self.head = ListNode(0) # 建立一个链表头
def get(self, index: int) -> int:
"""
按照题目要求设置条件
"""
if index < 0 or index >= self.size:
return -1
curr = self.head
# 把链表的头引进来
# 将指针移动到所要得到的值上面
for _ in range(index + 1):
curr = curr.next
return curr.val
def addAtHead(self, val: int) -> None:
"""
统筹全局,发现第二、三的方法和第四有重复操作,可简化代码
"""
self.addAtIndex(0, val)
def addAtTail(self, val: int) -> None:
self.addAtIndex(self.size, val)
#按部就班操作
def addAtIndex(self, index: int, val: int) -> None:
if index > self.size:
return
if index < 0:
index = 0
self.size += 1
pred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index):
pred = pred.next
to_add = ListNode(val)
to_add.next = pred.next
pred.next = to_add
def deleteAtIndex(self, index: int) -> None:
if index < 0 or index >self.size:
return
self.size -= 1
pred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index):
pred = pred.next
pred.next = pred.next.next
今天是这个系列学习的第四天,本来按照正常进度要进行链表的深入学习,由于多方面因素只能将部分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