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细胞生物学-3-细胞质膜

elvinyang 2022-03-12 阅读 97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1.质膜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推测

  • 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
  • 用有机溶剂提取人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质膜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2.“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结构模型

 3.单位膜模型

 4.流动镶嵌模型

5.脂筏模型

 6.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 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封闭的性质
  •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 生物膜可以看成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
  • 生命活动中,生物膜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膜脂(membrane lipid) 

成分:甘油磷脂、鞘脂、固醇

 1.甘油磷脂

 

2.鞘脂

 鞘磷脂形成的脂双层厚度较甘油磷脂厚度大

 3.固醇

 膜脂的运动方式

脂质体(liposome)

  •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
  • 用途:可以嵌入不同的膜蛋白;研究膜脂与膜蛋白生物学性质以及转基因、药物靶向的好材料

 

膜蛋白

  • 膜蛋白种类繁多;赋予生物膜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周边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或称为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 整合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或称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 脂锚定膜蛋白(lipid-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

第二节 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膜的流动性

  • 流动性是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膜的流动性受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

  •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 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
  • 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影响
  • 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双重调节作用

  • 相变温度:能够引起磷脂分子从液晶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的晶态的温度;
  • 胆固醇对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调节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在相变温度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流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而在相变温度一下时胆固醇可以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剧烈下降。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