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port-vlan技术
3.1.1 VLAN概述
3.1.2 VLAN划分方法——Port-VLAN
3.1.3 Port-VLAN工作原理
3.1.3 Port-VLAN配置
3.2 port-vlan仿真演示
3.2.1 实验背景
3.2.2 实验目的
3.2.3 实验设备
3.2.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3 tag-vlan技术
3.3.1 问题分析
3.3.2 Tag-VLAN定义及特点
3.3.2.1 Tag-VLAN定义
3.3.2.2 Tag-VLAN特点
3.3.3 Tag-VLAN封装协议:802.1Q
3.3.3.1 802.1Q工作特点
3.3.3.2 IEEE802.1Q数据帧
3.3.4 Tag VLAN-Trunk配置
3.4 tag-vlan仿真演示
3.4.1 实验背景
3.4.2 实验目的
3.4.3 实验设备
3.4.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5 vlan间路由技术
3.5.1 三层交换机概述
3.5.2 三层交换与路由器的区别
3.5.3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原理
3.5.4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配置
3.5.5 VLAN路由不同实现对比
3.6 基于SVI的VLAN路由仿真
3.6.1 实验背景
3.6.2 实验目的
3.6.3 实验设备
3.6.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6.5 实验步骤
3.7 跨交换机VLAN路由仿真
3.7.1 实验背景
3.7.2 实验目的
3.7.3 实验设备
3.7.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7.5 实验步骤
3.7.6 交换机综合纠错案例
3.8 生成树技术
3.8.1 生成树协议概述
3.8.2 生成树工作原理
3.8.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3.8.4 生成树STP配置
3.8.5 生成树STP补充配置
3.9 生成树仿真演示
3.9.1 实验背景
3.9.2 实验目的
3.9.3 实验设备
3.9.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9.5 实验步骤
3.10 端口聚合
3.10.1 定义
3.10.2 作用
3.10.3 端口聚合注意事项
3.10.4 端口聚合配置
3.11 端口聚合仿真演示
3.11.1 实验背景
3.11.2 实验目的
3.11.3 实验设备
3.11.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11.5 实验步骤
3.1 port-vlan技术
3.1.1 VLAN概述
3.1.2 VLAN划分方法——Port-VLAN

3.1.3 Port-VLAN工作原理

3.1.3 Port-VLAN配置


3.2 port-vlan仿真演示
3.2.1 实验背景
3.2.2 实验目的
3.2.3 实验设备
3.2.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3 tag-vlan技术
3.3.1 问题分析



3.3.2 Tag-VLAN定义及特点

3.3.2.1 Tag-VLAN定义
3.3.2.2 Tag-VLAN特点
3.3.3 Tag-VLAN封装协议:802.1Q
3.3.3.1 802.1Q工作特点

3.3.3.2 IEEE802.1Q数据帧

3.3.4 Tag VLAN-Trunk配置

3.4 tag-vlan仿真演示
3.4.1 实验背景
3.4.2 实验目的
3.4.3 实验设备
3.4.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5 vlan间路由技术
3.5.1 三层交换机概述

3.5.2 三层交换与路由器的区别
3.5.3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原理

3.5.4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配置

3.5.5 VLAN路由不同实现对比

3.6 基于SVI的VLAN路由仿真
3.6.1 实验背景
3.6.2 实验目的
3.6.3 实验设备
3.6.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6.5 实验步骤

3.7 跨交换机VLAN路由仿真
3.7.1 实验背景
3.7.2 实验目的
3.7.3 实验设备
3.7.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7.5 实验步骤

3.7.6 交换机综合纠错案例

3.8 生成树技术
3.8.1 生成树协议概述

3.8.2 生成树工作原理

3.8.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3.8.4 生成树STP配置


3.8.5 生成树STP补充配置

3.9 生成树仿真演示
3.9.1 实验背景
3.9.2 实验目的
3.9.3 实验设备
3.9.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9.5 实验步骤

3.10 端口聚合
3.10.1 定义
3.10.2 作用

3.10.3 端口聚合注意事项
3.10.4 端口聚合配置

3.11 端口聚合仿真演示
3.11.1 实验背景
3.11.2 实验目的
3.11.3 实验设备
3.11.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11.5 实验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