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密码学概论之基本概念

全栈学习笔记 2023-12-02 阅读 38

引言

Redis 提供了 5 种数据结构,理解每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对于 Redis 开发运维⾮常重要,同时掌握每

种数据结构的常⻅命令,会在使⽤ Redis 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

Redis 的命令有上百种,我们不可能全部死记硬背下来,但是如果理解了 Redis 的以下机制,会发现这些命令有很强的通用性。

Redis 并不是万金油,有些数据结构和命令必须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否则使用不当会对 Redis 本身或者应用本身造成致命伤害。

基本全局命令

Redis的key的操作命令如图所示:

语法  功能
set key value把key和value存储进去 
get key根据key来去取value
keys pattern    查看数据库所有符合pattern的key
exists key [key…]判断key是否存在
expire key seconds设置 key 的生存时间,超过时间,key 自动删除。单位是秒。
ttl key以秒为单位,返回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ttl: time to live)
type key 查看 key 所存储值的数据类型
del key [key…] 删除存在的 key,不存在的 key 忽略。

set

set key value:把key和value存储进去

例如:set key1 1

get

get key : 根据key来去取value

例如:get key1

KEYS

keys pattern:用来查看匹配规则的key

具体的匹配规则表示如下:

  1. keys   h?llo :  “?”表示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2. keys   h*llo  :   “*”表示匹配0个或者多个任意字符
  3. keys   h[abcd]llo :    "[]"表示只能匹配内部写的固定格式
  4. keys   h[^e]llo   :  "^e"表示只排除e,其他全部匹配
  5. keys   h[a-e]llo  :   "a-e"表示只匹配 a-e 之间的包括e和e

该命令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他需要遍历所有的 key,返回值为:所有匹配的 key

EXISTS

exists key [key…]:   判断key是否存在

例如:

时间复杂度为:O(N),官方文档上写的是O(N),事实上这里的 N 是你写了几个。

其实我们大可以不用一个个去查询,我们可以将多个key 一起查询,时间复杂度的 N 就是这里查询几个,查两个就是O(2)例如:

del

del是 delete 的缩写,

del key [key…]:删除存在的 key,不存在的 key 忽略。

时间复杂度为:O(N),这个 N 指的和上述一样,同样它们都是可能一次删除多个 key;

返回值为:删除成功的个数,key 不存在即:返回 0

例如:

EXPIRE

expire:  给指定的 key 设置过期时间(key 存活时间超出这个指定的值,就过期了)单位是秒

举例:expire key (seconds) 单位:秒

举例:pexipire key 单位:毫秒

来看看实际操作:

设置一个key,设置一个过期时间,一旦到了过期时间键值对就自动删除了。

TTL

TTL key:以秒为单位,返回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ttl: time to live)

图二,我们并没有关联过期时间,就会返回 -1

TYPE

type key:查看 key 所存储值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类型这里先不讨论。

这些就是最最基本的几个命令了,没事的时候可以多练,熟能生巧。

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为后面五种数据结构的介绍做一个热身。

Redis 的五种数据结构

五种数据结构如图所示:

简易描述:

  1. 字符串:Redis的字符串数据结构是由SDS(Simple Dynamic String,简单动态字符串)实现的。SDS是Redis中所有非数字键的底层实现。
  2. 列表:Redis的列表数据结构是由双向链表实现的。这个链表在内存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统筹部分”,指向链表的头部和尾部,以及链表的长度;另一部分是“具体实施方”,是一目了然的双向链表结构,每个节点都有前驱和后继。
  3. 哈希:Redis的哈希数据结构底层是由字典实现的。在Redis中,哈希表被称为“字典”,其元素是键值对。
  4. 集合:Redis的集合数据结构底层是由哈希表实现的。集合在Redis中被称为“set”,其元素是无序的,且不允许重复。
  5. 有序集合:Redis的有序集合数据结构底层也是由哈希表实现的。有序集合在Redis中被称为“zset”,其元素是唯一的,但可以重复。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相关的分数,这个分数用于在有序集合中按分数从小到大排序元素。

实际上 Redis 针对每种数据结构都有⾃⼰的底层内部编码实现,⽽且是多种实现,这样 Redis 会

在合适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内部编码;

Redis 数据结构及内部编码:

例如:

String 类型

key都是固定的字符串,value实际上会有多种类型

redis 中的字符串,直接按照二进制数据的方式存储的(不做任何编码转换,存的是啥,取出来就是啥):可以是文本、整数、JSON、xml、二进制数据(图片、视频、音频)

String 类型中的关键命令

命令如下:

  1. SET key value:设置指定键的值为指定字符串。
  2. GET key:获取指定键对应的值。
  3. APPEND key value:将指定字符串追加到指定键的值末尾。
  4. INCR key:将指定键的值加1。
  5. DECR key:将指定键的值减1。
  6. INCRBY key increment:将指定键的值加上指定的整数。
  7. DECRBY key decrement:将指定键的值减去指定的整数。
  8. STRLEN key:获取指定键值的长度。
  9. SETNX key value:如果指定键不存在,则设置键的值为指定字符串。
  10. MSET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设置多个键值对。
  11. MGET key1 key2 ...:获取多个键值对的值。
  12. GETSET key value:先获取指定键的值,然后设置键的值为指定字符串。
  13. SETEX key seconds value:设置键的值为指定字符串,并设定生存时间(单位为秒)。
  14. PSETEX key milliseconds value:设置键的值为指定字符串,并设定生存时间(单位为毫秒)。
  15. MSETNX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如果所有指定的键都不存在,则设置多个键值对。
  16. STRALGO LCP key1 key2 ...:计算多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前缀。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我就简单介绍几个重点的,看不懂的可以去看一看官方文档:

Redis官方文档

在这里查询 String 类型即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得学会自己查看文档,未来到了公司也是一样,不可能永远都有中文文档查看的;不懂得单词使用翻译软件查一下。

我这里就简单介绍几个:

SET:

SET 命令⽀持多种选项来影响它的⾏为:

  • EX seconds⸺使⽤秒作为单位设置 key 的过期时间。
  • PX milliseconds⸺使⽤毫秒作为单位设置 key 的过期时间。
  • NX ⸺只在 key 不存在时才进⾏设置,即如果 key 之前已经存在,设置不执⾏。
  • XX ⸺只在 key 存在时才进⾏设置,即如果 key 之前不存在,设置不执⾏。

返回值:

  • 如果设置成功,返回 OK。

  • 如果由于 SET 指定了 NX 或者 XX 但条件不满⾜,SET 不会执⾏,并返回 (nil)。

如图:

MSET

一次性设置多个 key 的值

keys * 就是查询所有的 键,“ * ” 表示一个通配符。

很多正常使用的时候并非一个键一个键去操作,那么效率会非常低,这时候:MSET 就排上大用场了。

有 mset 也就有 mget,一次获取多个键

MGET

一次性处理多个get

这个命令,现在过过瘾就好,工作中千万不要使用,公司里,可能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的键,使用一次这个命令,十分有可能将公司的机器给干崩               

就像是 MySQL 中的 select * 命令。

内部编码

字符串类型的内部编码有三种:

  • int:8 个字节的⻓整型。

  • embstr:⼩于等于 39 个字节的字符串。

  • raw:⼤于 39 个字节的字符串。

redis 会根据当前值的类型和长度动态决定使用哪种内部编码实现的。

具体这么确定使用哪个呢?

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 39 个字节的字符串使用 “ embstr ”,大于 39 个字节的字符使用 “  raw ”;

如果在面试中,千万不要说 39 这个数字,事实上在不同的业务场景都是不同的(解释不清楚39是哪来的)

String典型使用场景

缓存(Cache)功能

Redis + MySQL 组成的缓存存储架构

这是比较经典的缓存使用场景,其中 Redis 作为缓冲层,MySQL 作为存储层,绝大部分请求的数据都是从 Redis 中获取,由于 Redis 具有支撑高并发的特性,所以缓存通常能起到加速读写和降低后端压力的作用。

大致流程:

计数(Counter)功能

共享会话(Session)

如上图所示。

手机验证码

String 发送验证码(phoneNumber) {
 	key = "shortMsg:limit:" + phoneNumber;
 	// 设置过期时间为 1 分钟(60 秒)
	// 使⽤ NX,只在不存在 key 时才能设置成功
 	bool r = Redis 执⾏命令:set key 1 ex 60 nx
 	if (r == false) {
 		// 说明之前设置过该⼿机的验证码了
 		long c = Redis 执⾏命令:incr key
 		if (c > 5) {
 			// 说明超过了⼀分钟 5 次的限制了
 			// 限制发送
 			return null;
		 }
 	}
 
 	// 说明要么之前没有设置过⼿机的验证码;要么次数没有超过 5 次
	 String validationCode = ⽣成随机的 6 位数的验证码();
 
 	validationKey = "validation:" + phoneNumber;
 	// 验证码 5 分钟(300 秒)内有效
	 Redis 执⾏命令:set validationKey validationCode ex 300;
 
	 // 返回验证码,随后通过⼿机短信发送给⽤⼾
 	return validationCode ;
	}
// 验证⽤⼾输⼊的验证码是否正确
bool 验证验证码(phoneNumber, validationCode) {
 	validationKey = "validation:" + phoneNumber;
 
 	String value = Redis 执⾏命令:get validationKey;
 	if (value == null) {
 		// 说明没有这个⼿机的验证码记录,验证失败
 		return false;
 	}
 
	 if (value == validationCode)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哈希类型

所谓的哈希类型就是数据结构中的哈希表,只是这里又有些不同。

哈希类型中的关键命令

关键命令如下:

  1. HSET:向哈希表中添加一个字段和值。
  2. HGET:从哈希表中读取一个字段的值。
  3. HGETALL:从哈希表中读取所有字段和值。
  4. HDEL:从哈希表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字段。
  5. HEXISTS:检查哈希表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字段。
  6. HKEYS: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字段的名称。
  7. HVALS: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字段的值。
  8. HLEN: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数量。
  9. HMSET:向哈希表中添加多个字段和值。
  10. HMGET:从哈希表中读取多个字段的值。

同样的这里也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参考下列官方:

哈希类型的官方文档

内部编码

哈希的内部编码有如下两种:

  • ziplist(压缩列表):当哈希类型元素个数⼩于 hash-max-ziplist-entries 配置(默认 512 个)、 同时所有值都⼩于 hash-max-ziplist-value 配置(默认 64 字节)时,Redis 会使⽤ ziplist 作为哈 希的内部实现,ziplist 使⽤更加紧凑的结构实现多个元素的连续存储,所以在节省内存⽅⾯⽐ hashtable 更加优秀。

  • hashtable(哈希表):当哈希类型⽆法满⾜ ziplist 的条件时,Redis 会使⽤ hashtable 作为哈希 的内部实现,因为此时 ziplist 的读写效率会下降,⽽ hashtable 的读写时间复杂度为 O(1)。

举例:

不是说,这几个数字就唯一了,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去修改:

使用场景

String 适合做缓存,相比于使用相⽐于使⽤ JSON 格式的字符串缓存⽤⼾信息,哈希类型变得更加直观,并且在更新操作上变得更灵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哈希类型和关系型数据库有两点不同之处:

  • 哈希类型是稀疏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完全结构化的,例如哈希类型每个键可以有不同的 field,⽽关系型数据库⼀旦添加新的列,所有⾏都要为其设置值,即使为 null。

  • 关系数据库可以做复杂的关系查询,⽽ Redis 去模拟关系型复杂查询,例如联表查询、聚合查询等基本不可能,维护成本⾼。

举报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