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错信息
如果浏览器有输出错误信息,那么根据错误信息,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出错误类型以及可能出错的原因。
有时候,即便是看懂了报错信息,也不清楚自己的代码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可以把报错信息复制下来,去stackoverflow,segmentfault等专业问答网站去检索一下,如果找到不到合理的答案,还可以去google或百度去搜。要相信,总有人会和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使用console
有时候,代码不能以期望的方式运行,但又没有输出任何有效的错误信息,我们可以使用console方法,将必要的信息打印出来。
比如,但我们点击提交按钮时,并没有发起提交请求。这时,我们要查看源码,找出从点击提交按钮一直到发起请求中间,都执行了哪些步骤。并将关键步骤处的关键信息输出,比如if else的判断条件、被遍历的数组和对象,以及可能中断执行的return语句。
在使用console输出时,建议带上关键词,且不建议使用无意义的数字、字母等。
剥离法
如果页面的代码量很大,用排除法效率可能会很低,这时候我们可以试试剥离法。
同样一个方法(组件),在A页面运行没有问题,放到B页面就不行。这时候,可以建一个新的页面,里面只放这一个组件,然后运行,如果没有异常,首先可以排除,不是这个组件的问题。接下来,把B页面可能对该方法(组件)造成影响的条件,逐次添加进来,看看到底是哪个条件造成了异常。
排除法
这个方法之前明明是正常的,我并没有改动它,只是在其他地方加了一些代码,它就不正常了。
怎么办?假使页面中一共有abcd五个方法,我们逐次注释掉a, b , c , d,每注释掉一个就运行一次代码,如果在注释掉d以后,代码运行正常了,那么问题就出在d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