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服务器配置
- rsync配置文件介绍:
全局参数:对整个rsync服务器生效,如果模块参数和全局参数冲突,对冲突的地方模块参数生效
模块参数:定义需要通过rsync输出的目录定义的参数
配置rsync服务端
- 在server02主机上创建rsyncd.conf文件:
- 设置rsync.passwd文件的权限为700或600,权限设置不对的话身份验证会失败
- 启动rsync服务程序,执行”rsync --daemon”命令就可以启动rsync服务
- 将”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保存到/etc/rc.d/rc.local文件中,确保系统启动后自动启动rsync服务。
rsync客户端
- rsync命令的基本用法:
格式:rsync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常见的选项:
-a,--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的方式传输文件,并且保持文件属性,等同于-rlptgoD
-r,–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即同步所有下面的数据
-l,--links 表示拷贝链接文件
-p , --perms 表示保持文件原有权限
-t , --times 表示保持文件原有时间
-g , --group 表示保持文件原有属用户组
-o , --owner 表示保持文件原有属主
-D , --devices 表示块设备文件信息
-z , --compress 表示压缩传输
-H 表示硬连接文件
-A 保留ACL属性信息(需配合-p选项)
-P 显示传输进度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目标位置,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port=PORT 定义rsyncd(daemon)要运行的Port(预设为tpc 873)
--delete 删除那些目标位置有而原始位置没有的文件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second
--filter “-filename” 需要过滤的文件
--exclude=filename :需要过滤的文件
-v 显示同步过程的详细信息
- 格式1:
rsync 选项 用户名@同步源服务器IP::共享模块名 目标目录
格式2:
rsync 选项 rsync://用户名@备份源服务器IP/共享模块名 目标目录
手动同步数据
- 密码处理
新建一个文件保存好密码,然后在rsync命令中使用--password-file指定此文件即可
定期同步更新(结合crou)
- 设置计划任务,在 crond计划任务中按指定计划执行。
配置rsync+sersync实时同步
rsync+sersync实时同步具体操作如下
- 在客户端机器(client)上开始部署sersync服务
下载sersync,在windows系统用winscp拖拽 压缩包到客户机
sersync的可执行文件版本(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里面有配置文件与可执行文件
将sersync上传到客户端 /opt目录下
# mv 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 /opt/
# cd /opt/
# tar zxf 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
# ll
# mv GNU-Linux-x86 /opt/sersync
# cd /opt/sersync/
- 配置sersync
- 开启sersync守护进程同步数据
# /opt/sersync/sersync2 -d -r -o /opt/sersync/confxml.xml
- 因为是从客户端推数据到服务器,所以服务器端需要写权限。---服务启端
- 测试结果:客户端/var/www/html下创建文件,服务器端实时同步更新。
- 客户端
watch可以帮你监测一个命令的运行结果